心理問題成封城次生災害 4成上海人現抑鬱情緒
(中央社記者吳柏緯上海5日電)上海封城超過1個月,除了民生物資問題外,心理問題也逐漸浮現。據統計,過去30天內上海市民搜尋「心理諮詢」等關鍵字的情形大幅增加253%,整體負面情緒達兩年內高點。
上海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本土疫情雖然已有趨緩,然而解封之日遙遙無期,長期的居家隔離、物資的短缺、收入的損失、對病毒傳播的恐懼,都讓這座城市裡的居民承受莫大壓力,長期下來,心理問題也逐步浮現。
根據百度指數顯示,今年3月以來,上海居民在網路上搜尋「心理諮詢」等關鍵字的情形逐漸上升。最近30天,搜尋熱度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253%,顯示越來越多的上海居民面臨疫情時,心中滿懷擔憂與不安。
微信公眾號「照路明」近日公布一份針對1021名上海市民進行的「上海居民疫情心理狀況」調查顯示,上海市民的身心處於緊繃。今年4月的心煩指數達到3.7分,超越了2020年初疫情剛開始爆發的3.42分;焦慮指數3.6分,雖然低於2年前的3.97分,仍是2年來第二高分。
這份調查中同時以抑鬱篩查量表分析受訪者的情緒,結果顯示,4月以來,超過4成的上海居民呈現出抑鬱情緒,具體表現為頻繁地感到低落、無望,以及凡事缺乏興趣與樂趣的情緒。
中央社記者訪問到一名正在上海工作的台灣設計師糖糖(化名)。持續在服用抗憂鬱藥物的糖糖坦言,過去1個月內明顯感受自身的情緒困境加劇,原本使用藥物的劑量已逐步降低,但是封城開始沒有多久後又恢復到之前正常的劑量。
糖糖認為,上海封城下,除了物資供給出現問題,影響最大的還是自由被限縮造成日常生活被改變,不只是工作模式,還有人際交往,許多朋友已經整整1個月見不到面了。「我最近和在台灣的主治醫生線上對話的頻率增加了不少,在這樣的情形之下非常需要來自外界而且是可以信任的支持」。
她說自己並不是特例,有一些跟她有相同情緒困擾的朋友,在封城期間的情況加劇,吃不好、睡不好都是小事,甚至有人出現「非常負面」的想法。
隨著全球COVID-19疫情已蔓延超過2年,心理問題已視為疫情次生災害的一部分。根據一份2021年發表在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的研究顯示,疫情擴大了重度抑鬱症和焦慮症的人口。2020年間全球約新增了5300萬例重度抑鬱症和7600萬例焦慮症患者。
另據中國疾控中心醫生周脈耕的研究團隊於2021年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BMJ)的研究顯示,疫情地區的民眾在飽受情緒困擾後,可能嘗試輕生等危險行為。以2020年爆發疫情的武漢為例,疫情爆發的前3個月,武漢的自殺死亡率增加了66%,這個數字顯示疫情帶來的心理壓力,也反映了更嚴格的公共管控措施之下,社會對心理健康的支持不足。(編輯:李雅雯)1110505
珍惜生命,自殺不能解決問題,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若需諮商或相關協助可撥生命線專線「1995」、張老師服務專線「1980」或衛福部安心專線「1925」。
- 2024/12/16 14:42
- 2024/12/03 09:47
- 2024/10/24 19:33
- 2024/10/21 15:43
- 2024/10/02 16:25
- 2024/09/30 16:3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