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救經濟 4天4場高層會議定方針
(中央社記者張淑伶北京1日電)中共中央在4天裡開了3場與財經相關的頂層會議,再加上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4場會議顯示出中國經濟面臨極大壓力。市場信心能否恢復,關鍵還是要看後續具體政策。
回顧高層在3月和4月釋放穩定市場資訊的事件背景,都有股市大跌與資本恐慌。而造成資本市場低迷動盪的原因,則包括:去年以來對多個行業的強力監管、俄烏戰爭、美國聯準會升息、中國疫情封控措施等。
4月25日,上證綜指跌破3000點,26日再跌破2900點,27日開始,連續3天A股指數走升,29日上證綜指重回3000點大關。
與此同時,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26日召開,強調「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會議提出,要引導好市場預期,講清楚政策導向和原則,穩定市場信心。2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主題是穩就業和穩經濟。
29日中共政治局會議和政治局第38次集體學習分別展開,兩次高層會議中,資本市場都成為了重要議題,其中肯定了資本市場的經濟意義,並強調要「規範和引導」資本發展。
政治局會議指出,要及時回應市場關切,穩步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積極引入長期投資者,保持資本市場平穩運行。要促進平台經濟健康發展,完成平台經濟專項整改,實施「常態化監管」,推出支持平台經濟規範健康發展的具體措施。
證券時報引述紅塔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奇霖認為,近期對資本市場要平穩運行的相關表述,最重要在於兩點:一是政策要有確定性,在多變的政策環境下,投資者難以對企業進行估值。因此,後續政策要及時回應市場的關切,提高政策的可預期性。二是要穩增長,只要增長穩住了,市場的信心自然就會修復。
光大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經濟學家高瑞東認為,「規範與發展並重」是未來具體支持舉措的兩個方向。
信達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運亮表示,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促消費見效相對較慢,促出口難度較大且作用有限,關鍵還是得靠促投資。他認為,新一輪基建穩增長已經呼之欲出。
經濟參考報引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說,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投資將在未來的擴大內需以及投資增長中發揮非常重要的穩定作用。
中國經濟在不同方面都面臨規範與發展未能取得平衡的問題。今年以來,中國各城市公布的房地產放寬政策已有70餘個,但房市目前還沒有大幅回暖的跡象。
3月中旬,A股大跌後,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曾主持金融委會議,同樣釋放穩定市場信心的訊息。但在那之後,除了明確今年內不會徵收房地產稅,其餘如境外上市企業審計的法規修訂、公布對平台經濟促發展的政策、對降息的期待等都尚未有具體結果。(編輯:呂佳蓉)111050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