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港大推算440萬人染疫 籲準備疫情「走向風土病」

2022/3/22 15:12(3/22 15:2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22日電)香港大學醫學院推算,香港已有440萬人染疫,社會需選擇未來抗疫路向是繼續「動態清零」還是「走向風土病」;並指第6波一定會來,最安全是準備「走向風土病」。

綜合港媒報導,身兼政府專家顧問的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今天在記者會公布以上推測,並指新一波疫情高峰期已過,如果沒有其他因素影響,預計到4月21日,感染數字將會下降至3位數。

假設6月1日全面放寬社交距離措施,估計第6波疫情隨即到來,預計疫情會持續約2個月,總共有220萬人感染,每日有500人入院,死亡人數約1500人。

屆時,公立醫院可以應付入院人數,即使開放航班,每日最多有1000宗輸入個案,不會對第6波疫情有負面影響。

他表示,政府應及早決定下一步抗疫方向,如果繼續「動態清零」,就要準備進行全民核酸檢測,而且不止做3次。但當全港60%人已感染並康復,要在當中找出仍有傳播力的千名隱形患者會有困難。

梁卓偉說,另一條抗疫路向是「走向風土病」,應對策略是目前的「減重症、減死亡及減醫院負荷」的「三減」方針,令入院人數不超過醫院管理局的承載量,不再爭取找出最後一名感染者。

他表示,提出以上兩條抗疫路向是希望社會及早作出選擇,不要重蹈被動面對疫情的慘痛教訓。

他並說,留意到社會上對抗疫路向的討論,並且在政治層面出現爭議,但科學界普遍同意,病毒會持續存在於人類中,第6波疫情一定會出現,無法永遠持續執行嚴格的防疫策略,放寬及面對病毒是遲早的事。

在科學上,「清零」抑或「走向風土病」只是早與遲之分,選擇「清零」是中轉站,「走向風土病」是終極站。

他認為,最安全是準備「走向風土病」,這是必經之路。(編輯:陳沛冰)111032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