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疫情高峰才改策略 學者:港府只顧跟北京路線
(中央社記者陳沛冰台北15日電)香港第5波疫情已有逾4000人死亡,香港政府直至本月疫情處於高峰,才指吸納中國專家的意見調整策略為減少死亡。學者表示,港府只顧緊跟北京中央路線,未能對疫情迅速反應。
香港第5波疫情使於今年1月,2月初起單日新增確診超過500例。當時已有香港專家表示,確診病例很快會每日逾千甚至過萬,政府必須調整圍封大廈、出入院標準、檢測和檢疫隔離等政策。
港府官員仍然說要「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
其後香港疫情急速升溫,病毒檢測、隔離或治療設施都出現瓶頸,導致亂象頻生,市民冒雨大排長龍做核酸檢測;公營醫療資源供給不足,大批市民在寒冷天氣下在醫院外露天地方等候入院,當中不乏年邁長者,連海外媒體也廣泛報導。隔離設施不足一度令數以萬計確診市民在家等候送院,但政府支援不足。
香港政府向北京中央提出多方面請求支援,包括派出檢測人員來港,及協助興建更多方艙醫院等。
2月16日香港大公報和文匯報報導習近平對港的抗疫指示,表示要把盡快穩控疫情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任務。
2月22日林鄭月娥公布於3月進行全民強制檢測,表示暫時不會全面禁足,並說這是不切實際。
2月28日林鄭月娥到深圳灣口岸迎接中國國家衛健委新冠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當天香港確診病例首次突破3萬,林鄭月娥改口說,需評估全民強檢是否需限制人員往來。
2日香港確診病例首次突破5萬,其後梁萬年提出香港應該堅持動態清零,並分階段落實這目標,優先「減少感染、減少重症、減少死亡」。他說全民強檢要把握時機。
9日香港第5波疫情累計有2656人染疫死亡,林鄭月娥舉行記者會,公布抗疫重點改為「減少死亡、減少重症、減少感染」,快速擴大醫院治療能力,集中資源救治病人。她承認是吸納中國專家,特別是梁萬年的意見後所作調整。林鄭月娥再改口風,表示全民強檢非優先,具體時機要綜合考慮,也沒說一定不會於3月推行。
其實梁萬年提出不少建議,之前已有本港專家提及,像是分層收治病人,輕症或無症狀感染者可家居隔離,醫院重點接收重症病人。
10日起香港確診病例開始回落至3萬多。梁萬年接受中新社訪問時表示,全民強檢若推遲至4月、5月,甚至不做,也是基於科學思維及疫情進展等,不能被認為是朝令夕改。林鄭月娥接受新華社訪問時再鬆口,表示希望疫情較平穩趨緩再進行全民強檢。
此前多名香港專家表示,香港已錯過進行全民強檢的時機,包括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他還指當疫情處於高峰進行全民強檢幫助不大。
林鄭月娥2月4日曾表示,政府正在採購數以千萬計的快篩組,一週後會運抵港,屆時會推行一次全民自我快速檢測,不過至今未實行。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向中央社說,香港政府官員擔心出錯,只顧政治正確,緊跟北京中央的路線,所以未能對疫情迅速反應。如全民強檢由不做變做,是否需要市民禁足的說法也不斷轉變,市民怕突然被禁足而紛紛囤糧。
他表示,抗疫要因應科學的局限做最有效的應對,但港府沒有因應香港的具體情況,調整最適合香港的抗疫政策。
鍾劍華表示,相信近日疫情回落與政府調整防疫策略沒太大關係,只是疫情觸頂後感染人數會慢慢下降,以及不少快速抗原測試呈陽性市民沒有呈報,而出現的自然規律。
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高本恩向中央社說,香港政府沒有預料長者疫苗接種率低,以及社區爆發疫情而產生的危機。
另有不願透露姓名的公共衛生專家表示,當每日確診病例狂飆時,已是疫情不受控的訊號,但政府仍過分集中於圍堵隔離,而非盡快進入緩疫階段,如快速抗原測試呈陽性可家居隔離,不需再以核酸檢測確認等。
該專家直言,在香港行政長官選舉臨近,抗疫變成高度政治化。
香港第5波疫情短短3個多月,已釀成逾4000人死亡,逾72萬人染疫。中文大學推算,要6月底每日確診病例才下跌至3位數。(編輯:陳沛冰/曹宇帆)1110315
- 2024/10/07 14:02
- 2022/03/17 15:55
- 2022/03/16 12:51
- 港疫情高峰才改策略 學者:港府只顧跟北京路線2022/03/15 17:40
- 2022/03/14 15:03
- 2022/03/13 15:1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