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疫情稍有緩和 當局堅持動態清零
(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8日電)香港COVID-19本土疫情近日稍有緩和,但依然嚴峻,尤其老人死亡率高,當局正微調防疫工作,但大方向仍然堅持「動態清零」。
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今天公布,香港過去1天新增確診2萬8475例,其中9例為境外移入,其餘均為本土病例。
當被問到疫情是否已從高峰回落,他說,最近幾天,確診個案的確沒有爆發性上升,單日確診數在2萬餘例水平。
歐家榮指出,此前疫情嚴峻時,確診數每隔2至3天就倍增,比如由3萬多例上升至最高的5萬多例;但最近確診數先是下降至3萬例,再到2萬多例,顯示出染疫情況沒有爆發性上升。
他認為,新增確診個案所以漸趨緩和,其中一個原因是許多市民近期以快速測試包自行檢測是否感染病毒,這讓政府可以緊密地監察到疫情趨勢,並追蹤病毒去向。
除了市民自願檢測病毒外,政府在追蹤病毒方向,仍然採用圍封措施,而圍封有兩種:一是某大樓有多人確診時,當局就會派人圍封大樓,為大樓全部住客檢測病毒;二是當局每天檢測污水管,如果檢測到COVID-19病毒,就會圍封與污水管相連的大樓,甚至是整個住宅區。
在疫情嚴峻時,本地每天都有數十個處所遭圍封,消耗了當局大量人力和資源。
但港府至今持續採取圍封措施,目的是「動態清零」,即早發現、早切斷病毒,而港府的動態清零政策與北京方面的抗疫方向是一致的,也獲得北京中央的肯定。
正在香港協助防疫的大陸防疫專家梁萬年近日就公開表示,香港抗疫工作的總方針應該堅持「動態清零」。
梁萬年是北京中央援港防控專家組組長、國家衛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他上週來港,協助港方抗疫。
北京官方新華社今天引述梁萬年說,香港抗疫工作應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
他說,「動態清零」不是要求零感染,只是追求少感染,一旦感染,就要快速發現、識別,然後採取措施將傳播途徑切斷,保護易感人群不被感染。
他表示,香港不能選擇「躺平」,如果「躺平」,危害無窮。
在訪問中,梁萬年也提到,當前香港的治疫重點是集中醫療資源,優先實現「減少感染、減少重症、減少死亡」的目標。
數據顯示,第五波疫自1月初爆發以來,迄今已導致2365人死亡,而此前全部四波疫情只造成約200人死亡。
新一波疫情的死者中,絕大多數是老人,其中76%沒有接種疫苗;未接種疫苗人士的死亡率是1.52%,遠高於已接種疫苗人士0.06%的死亡率。
另據當局公布,迄今為止,未接種疫苗或只接種1劑疫苗的老人,死亡率是10.32%;接種兩劑疫苗的老人,死亡率是2.25%。
在新一波疫情衝擊下,老人輪為重災區,當局3天前指出,本地755家安老院中,有72%爆疫,涉及9800名老人。
為此,港府除了在防疫上要達到「動態清零」,當前另一重點是減少老人死亡及確診者出現重症。
在防止老人死亡上,當局近日加大力度為尚未染疫的老人施打疫苗,每天派出醫護人員到安老院為老人接種。
另據本地媒體報導,港府計畫指定公立伊利沙伯醫院專收COVID-19確診者,其餘輕症者送到其他設施如新建的方艙醫院或居家隔離。
伊利沙伯醫院頗具規模,對救治重症確診者應有幫助。
在圍堵病毒傳播上,當局7日推出了一個網上呈報平台,讓自行快篩測試而呈陽性的市民登記。呈陽性市民登記後,當局會針對各人的情況,決定是否讓他們到隔離中心,或是居家隔離,期間當局會提供協助。
這個平台昨天推出後,已有20萬人上網呈報自行測試呈陽性。當局正跟進所有個案,並決定居家隔離者7天後再測試呈陰性的話,即可免除隔離。
綜合而言,港府的抗疫政策一向明確,就是「動態清零」,不與病毒「躺平」。但第五波疫情爆發後,由於染疫人數以幾何級數上升,港府在缺乏人手和資源之下,一度顯得有點束手無策。
但近日在北京方面的支援下,香港已多了幾個方艙醫院,港府同時把一些公屋改為臨時隔離設施,令接收確診者的床位大大增加。
至於那些未能入住隔離中心的輕症者,港府昨天推出的網上登記平台似乎發揮了很大作用,至少可以讓當局了解市民染疫情況,並跟進協助,讓病毒不在社區散播。
不過,目前每日新增染疫人數仍多,第五波疫情何時才能消散,目前仍不可知。(編輯:楊昇儒)1110308
- 2022/04/18 14:02
- 2022/04/18 13:32
- 2022/04/18 11:29
- 2022/04/18 09:29
- 2022/04/18 08:18
- 2022/04/16 15:2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