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中國政府多管道拆恆大炸彈 市場估數年才能化解

2021/12/21 18:06(12/21 18:1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吳柏緯上海21日電)中國恆大爆發財務危機以來,中國政府態度逐漸轉為主動,除要求恆大出售資產,也調整房地產與金融政策,包含放寬放貸標準、鼓勵收購、降準等。市場仍認為需數年才能化解風險。

中國房地產開發商恆大集團於3日宣布未能履行一筆2.6億美元(約新台幣72億元)的私募債後,正式違約並進入債務重整程序,官方隨即派工作組進駐。外界認為中國官方將採取更積極、主動的策略,不過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引述專家分析,在短時間內「拆彈」不易,可能要耗時數月到數年。

根據諸多證據與政策調整顯示,在恆大的債務違約之前,中國政府也已經察覺到了近1年來的房地產緊縮政策對於企業造成不小的影響,連帶影響經濟發展。因此部分政策在進入第4季時也陸續作出調整。

其中之一,是調整金融機構貸款的放款限制。今年11月起,陸續有些銀行收到官方通知,要求部分放寬房地產企業用於開發的貸款申請,並加快審批的程序,滿足合理需求。

外界解讀,監管部門藉此調整向外表達「正常的房地產貸款要繼續投放,甚至鼓勵按照年初的計畫增速執行」,然而政策並非面向所有開發商,而是經營狀況良好、資產優質的企業。

至於對恆大集團的放款規定,則要求金融機構優先提供特定的在建項目貸款,確保建案能夠完工、購屋者能夠順利取得房屋,落實「保交樓」,避免引發後續的爭議。但是這樣的貸款也被官方嚴格管制,不得將這些資金挪用於填補其他債務缺口。

除了放寬放款限制外,官方也鼓勵民間企業收購部分企業的在建項目,藉此化解經濟風險。

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和銀保監會,近日會同國資委,召集部分民營、國有房地產企業和主要商業銀行舉行座談會,不但鼓勵體質優良的房企收購部分風險企業的在建項目,也鼓勵金融機構為這些企業提供收購所需的金融服務,共同化解風險。

雖然並未提及「風險企業」有哪些,但外界認為官方劍指以恆大為首多家體質不良的房地產開發商。

不論是放寬貸款限制或鼓勵收購,相關政策與呼籲均顯示,中國政府處裡恆大以降的不動產企業風險,一方面鼓勵大型民營企業、央企和國企併購風險和經營困難的房地產開發商手裡的優質項目,另一方面也希望大型銀行能夠積極為收購方提供貸款。同時,要求金融機構不要對發生風險和經營困難的房地產企業,全面抽貸、斷貸。

此外,人行於本月15日降準2碼,市場認為有助房貸寬鬆、穩定房地產基本面,也是官方化解不動產企業財務危機的方式之一。然而國際信評機構並不看好,認為降準無法讓部分信評等級差的房地產開發商免於違約。

回到恆大本身的債務重整問題,中國大陸經濟學者、光谷自貿研究院院長陳波日前接受中央社採訪時分析,工作組進駐恆大是向市場發出一個重要的訊號,接下來官方會對恆大採取更強硬的措施,迫使恆大更加積極處理財務問題。包含要求恆大更積極的將核心資產質押變現、要求許家印出售個人資產填補資金缺口。

事實上,工作組並沒有讓外界「等太久」,工作組於12日時通知恆大各區域的分公司,暫停處置恆大旗下的任何資產。這樣的行為被解讀為,「工作組正式進場,釐清恆大真實的資產負債情況,為後續出售資產預做準備。」(編輯:張淑伶)11012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172.30.1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