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習近平重塑過去 擬藉新歷史決議鞏固地位
(中央社紐約7日綜合外電報導)「紐約時報」一篇文章寫道,雖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並未表態要退位,黨內史官已懷著敬意記述他掌權的成果。中共最新版官方黨史全書531頁,超過1/4在敘述他9年來的政績。
文章寫道,近年,沒有其他中國領袖比習近平更在意歷史本身和他自己的歷史定位,隨著他的統治來到重要節點,這種對於歷史的執著更成了他政治議程的核心。
中共19大六中全會8日在北京開幕,會議將通過中共歷史上第3個「歷史決議」,正式重新評估百年黨史,可能更加鞏固習近平作為劃時代領袖的地位,讓他與已故的毛澤東、鄧小平並列。
中共中央委員會的決議表面上是關於歷史,但這類決議實際上一向被官員奉為聖旨,將塑造中國未來數十年的政治和社會。
這是中共歷來第3項「歷史決議」,勢必成為密集政治思想運動的焦點,內容將指示政府應如何在教科書、電影、電視節目和教室內教授中國現代史,也將導致審查更加明目張膽、警察更易以峻法對付那些嘲諷、甚至質疑中共動機及「烈士」的人。
即使在中共幾乎擁有絕對權力的中國,這項決議也將提醒官民,68歲的習近平正在定義這個時代,同時要求他們忠誠。
住在紐西蘭的澳籍漢學家白傑明(Geremie R. Barme)說:「這是要圍繞著中共和習近平,替中國創造一種新的長時間觀點;在這種觀點中,習近平正乘著歷史的浪潮邁向未來。」
白傑明說:「這實際上不是一項關於過去歷史的決議,而是關於未來的領袖地位。」
這項決議在歌頌習近平的同時,也將在2022年底召開的中共20大之前強化他的權威,屆時他很有可能取得再掌權5年的任期。決議可能於19大六中全會本月11日結束後的數日內公布,相關精心策劃的褒美之詞將有助於杜絕任何對習近平功蹟的質疑。
紐時提到,習近平在打擊貪腐、減少貧窮、向世界展現中國力量等方面廣受大眾支持,但企圖在20大之前削弱他統治權的黨內人士,仍有可能把矛頭指向他在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初期因應失當,或中美嚴重對立的現況。
決議公布後,這類批評更有可能會被視為異端。在會議召開前,「人民日報」曾讚揚習近平是擊敗疫情和其他危機的核心領袖;種種評論也稱許他毫不退縮,正是當前危難時刻所需的領袖,因為國內經濟風險或美國等西方強國的敵意,都有可能威脅到中國崛起。
未來數年,習近平的優先要務會是透過「共同富裕」計畫來解決財富分配不均、減輕中國對外國技術的依賴,並持續從事軍事現代化,以因應可能的衝突。
會說中文的澳洲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曾數度與習近平長談。他認為,習近平的史觀提供了「意識形態框架,把中共對政治、經濟、外交加大干預力道的作為變得合理」。
習近平在任期間推出歷史決議,仿效毛澤東任內於1945年通過的「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這份文件烙上了毛澤東對黨的權威;鄧小平治下也於1981年通過「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這兩份文件都限制了政治傾軋和不確定性。
德國佛萊堡大學(University of Freiburg)歷史學者李斯(Daniel Leese)指出:「他們在黨內菁英階層製造了對過去和未來的共同框架、共同願景。若不統一權力圈子裡關於過去的思維,就很難對未來取得共識。」
新的決議將反映中共防禦性的自豪感。前兩項歷史決議的標題都帶有「問題」字眼,而根據上月準備會議的內容,習近平任內這項決議會是關於黨的「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
美國華府的美利堅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助理教授唐志學(Joseph Torigian)說,習近平「把歷史視為工具,用來對付危及中共統治的最大威脅。他也認為互相競爭的歷史論述很危險」。
531頁的黨史大篇幅頌揚習近平的成就,說他成功打貪、減貧、提升中國科技能力,他應對疫情的作為則展現「敏銳的洞察力和果敢的決策」。
維也納大學退休教授魏格林(Susanne Weigelin-Schwiedrzik)認為,新決議很可能在褒揚毛、鄧的同時,表明只有習近平握有中國崛起新時代的答案。
談到中共對習近平的描寫時,她說,「他就像一塊能從過去吸納所有正面事物的海綿(他所認為關於毛澤東和鄧小平的正面事物),然後他可以把這些東西凝聚起來」,在這種描寫中,習近平是「中國自身歷史集大成者,已達至高無上之境」。(譯者:曾依璇/核稿:劉淑琴)1101108
- 2025/01/03 05:01
- 2025/01/02 19:52
- 2025/01/02 18:40
- 2025/01/01 22:46
- 2025/01/01 14:00
- 2025/01/01 07:2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