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需疲弱外需變數大 下半年經濟成長有挑戰
(中央社台北17日電)中國15日公布上半年經濟數據,分析指出,民眾消費遲遲未能反彈至疫情前水準,加上預期進出口將走弱,下半年經濟「穩增長」面臨挑戰。
2021年上半年中國GDP年增12.7%,過去兩年同期平均則增長5.3%。
經濟觀察報指出,自疫情以來,中國經濟增長過於依賴外需,但內需依然疲弱,原因在於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不夠強勁。到目前為止,既沒有等到報復性消費反彈,也沒有看到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強勁反彈。
2021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增23.0%,兩年平均增速為4.4%,大幅低於2019年的全年8.0%。2021 年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年增12.6%;兩年平均增速也4.4%,也明顯低於2019年已經很低的全年5.4%。
經濟觀察報社論指出,市場低估了COVID-19疫情對消費者信心和心理的影響。
文章引述中國央行5日發布的2021年第2季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傾向於「更多消費」的居民占25.1%;傾向於「更多儲蓄」的居民占49.4%。比起上季,這些數據略有上升,但是和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第4季相比,當時傾向於更多消費的居民占28%,傾向於更多儲蓄的居民占45.7%。
文章指出,消費信心跟疫情前相比還有一定差距。特別是居民防禦性儲蓄的增加,也體現了對未來一個階段的審慎。另外,居民收入兩年平均增長5.2%,略低於經濟增速,「這說明很多增長沒有轉換為百姓收入的增加」。
經濟觀察報另引述前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余永定說,6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的生產資料、生活資料年增速分別為11.8%、0.3%,增速差達到11.5個百分點,是1996年有資料以來的最大值。生產資料是物質生產所需的資源和工具,生活資料則是生活所需的消費品。
他解讀,「當前內需疲弱阻礙了PPI生產資料向生活資料的傳遞」。
鳳凰衛視報導,學者指出,從經濟數據上看,下半年仍存在穩增長的壓力。一、二季的數據反彈並不算非常強勢,並有持續放緩的跡象,尤其在消費領域,遲遲未能反彈至疫情前的水準,加上信用政策偏緊,使得整體需求端復甦偏弱。
另一方面,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指數中的新出口訂單指數已經連續3個月回落,這是先行指標,可預期後續隨著出口有所走弱。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上半年經濟中,外需出口的貢獻更突出,但受到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增加、國際航運貨運運力緊張、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以及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等影響,外需現在高位回落的風險在加大。
中國內需疲弱,出口又面臨風險,面對下半年的經濟成長放緩壓力,余永定主張「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加上適應性的貨幣政策」,有鑑於當前地方財政收支壓力較大,他認為中央財政可以適當發揮更大作用。(編輯:張淑伶/周慧盈)110071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