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中國式愛國主義 有人投入有人反思

2019/10/1 12:56(10/1 13:3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淑伶上海1日電)中共建政70週年,中國官方大陣仗舉行國慶,處處播放愛國歌曲「我和我的祖國」。但是現實生活裡,並非人人都融入這樣的氣氛中,也有人反思,愛國是否只能有官方定義的方式。

中國官媒央視連播了好幾天各地的慶祝國慶高樓光影秀,受訪者無不為國家「強大」而表示感動、自豪。今天登場的閱兵,規模為史上之最,目的也在展現國家實力。

但與此同時,知名的自由派公共知識分子如北京大學法學教授賀衛方、張千帆,他們在社群媒體微信上的帳號於9月底都被封號,而他們只是眾多在十一國慶前夕被「輿論維穩」中的兩個人。更別提其他方面,因應國慶,在快遞、出入等都更加嚴格控管。

中國的強大,和它對普通平民祭出的維穩力量之間,顯得不相稱。而在許多歡慶國慶的聲音之外,也確實有些人對「愛國」有所反思。

剛從大學畢業一年的李姓民眾說,她不太會為了國慶而激動,「政治對我來說,就是考試,就是讓我了解這個國家說話的方式」。她大學修過傳播學,認為標語都帶有表演性質。

撇開意識形態的宣傳,她又是如何看待愛國?李姓民眾說,或許因為工作和文史相關,她認為愛國是愛傳統文化,此外,還要重視歷史、要知道身邊發生什麼事;但身處在新聞管制的國家,很多事必須上網翻牆才能知道,「所以我覺得,我沒有條件愛國」。

38歲的楊姓民眾曾經是在官方教育下非常愛國的孩子,中學時是搶著第一批進入共青團的學生。高三時他讀到蘇聯作家索忍尼辛的「古拉格群島」,這本書讓他開始反思:「中國是不是古拉格群島(蘇聯時期的勞動集中營)?」隨著接觸到愈來愈多的書籍資料,如今,他對所有的愛國主義都保持警惕。

他認為,中國式愛國主義教育的特色是:把政權和國家混淆,「對國家樸素的感情,不知不覺變成對政權的擁護」;此外,官方也非常擅長運用新技術和新媒體,並用貼近年輕人的方式作政治宣傳。

今年「十一」前夕,社群媒體微信裡出現帶有國旗和慶祝字樣的頭像製作程式;人民日報還推出了「愛國style」軟體,社群媒體用戶可以選擇搭配各種民族服裝,臉上一律帶有中國的五星國旗。一時間,不少民眾趨之若鶩,紛紛換上照片,用最便利的方式就表明自己「愛國」。

中國大陸民眾常稱呼自己的國家為「祖國」,有時還要加上「母親」兩字。有受訪者分析,母親的稱呼強調的是「她養了你」,就算媽錯打孩子,孩子也要體諒母親,「這不是現代國家公民納稅養公僕的概念」。

對於外國人來說,外界對於中國人愛國主義的警惕,還在於它確實影響了其他國家的人。那些在海外撕毀港人連儂牆、阻擋維吾爾族和藏族人在國外大學發表演說的中國人,只因為對方意識型態可能與其不同,就破壞別人的表達自由。

楊姓民眾回顧自己的成長歷程,並觀察與他人的互動,認為許多人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時也會反感,但在官方封閉其他資源的情況下,如果這些人畢業後不再讀書,他們的思想資源就相當有限,久而久之,官方的灌輸也就內化成自己的思想。(編輯:翟思嘉)108100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