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勞資矛盾升級影響政權 北京被迫重視工人權利
(中央社台北17日電)中國官員最近有關「推動職工參與民企民主管理」的談話驚動市場,學者解讀說,為防止越演越烈的勞資矛盾和衝突演變為勞工運動,進而影響政權,官方不得不開始重視工人的福利和權利保護。
中國人社部副部長邱小平上個月在一場全國會議表示,民營企業要堅持職工主體地位,以職工為本,讓職工享有充分的民主權利,共同參與企業管理,共享企業發展成果。
邱小平發表這番談話之際,大陸市場正因為「國進民退」、「私營經濟退場論」等說法而憂心不已,邱小平的講話再度讓市場陷入驚弓之鳥,引發中國政府要吞併私企的疑慮。
對此,北京獨立學者鄧聿文分析,在民營企業占據2/3中國經濟江山的背景下,任何將私人企業「化私為公」作為公開政策並加以推行的作法,「都無異於在給自己掘墓,官方不會蠢到這種地步」。
若非如此,官方的意圖是什麼?
鄧聿文今天在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發表文章表示,中國政府是想藉由加強企業職代會和職工董事、職工監事的制度建設,讓所謂的職工參與企業民主管理的權利落實,成為企業治理機制的一部分。
他說,官方意圖透過上述作法,在資本和勞動的分配上,「糾正過去資本得大頭(大分額)、勞動得小頭」的分配關係,提高職工收入。
此外,也透過加強工會的建設,在勞資關係和矛盾中,有效維護工人權益並減少勞資矛盾,尤其是因勞資矛盾引發的群體事件和勞工運動,對社會穩定和中共統治的衝擊。
文章指出,在中國現階段勞資關係和矛盾中,資方是強勢的一方,勞方是較弱的一方,許多私企老闆對職工的剝削和壓榨已突破底線,而中國各級政府是這種畸形勞資關係和矛盾的推波助瀾因素。
文章表示,中共需要經濟增長來維持合法性,因此改革開放以來實行的是親商政策,和資本緊密勾結。當職工和企業主發生矛盾時,政府嚴重偏向後者,甚至動用公權力打壓勞工。
鄧聿文說,中國工人過去和企業主的矛盾與衝突,多半為自發的反抗,但隨著經驗的累積、視野的擴大以及外部力量的加入,工人目前已經明確形成了組建獨立工會的意識和行動。
他表示,深圳佳士企業職工近幾個月發生的維權,以及北京一些大學左派學生的介入,就是一個明顯趨勢。一波全國性的工運潮可能正在醞釀,這給官方敲了警鐘。
鄧聿文總結說,中國政府仍然需要私營經濟、不會讓民企離場,但為了防止越演越烈的勞資矛盾和衝突演變成勞工運動,特別是防止工人和左派知識分子的結合,導致中國出現類似波蘭團結工會的工人組織。為了穩固中共統治的階級基礎工人,中國政府不得不重視工人的福利和權利保護。(編輯:周慧盈/林克倫)107101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