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支付另一面 在中國花現金很不方便
(中央社記者陳家倫上海2日電)中國行動支付環境受部分人士推崇,然而,沒有中國銀聯卡與手機號碼,便無法開通相關服務,一些短期洽公、旅遊的民眾在中國可能面臨的情況是,使用現金被拒、攔不到計程車。
隨著兩岸交流日益頻繁,部分前往中國大陸工作、交換學生的民眾,會對這個行動支付便利的「無現金社會」感到新奇。水電帳單掃碼即可付款,免去現場排隊繳費;想叫車出門玩,手指輕敲手機就能實現。
2017年被稱為中國的「碼年」,根據支付寶統計,支付寶平台上行動支付筆數為82%,創下新高。同時,隨著支付寶推出收錢碼、普及乘車碼、支持掃碼騎共享單車,帶手機出門,掃碼、被掃碼已成中國人的日常。
看似便利的生活,但有進入門檻。以中國兩大行動支付巨頭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為例,使用者必須提供中國銀聯卡及手機門號綁定。大多數短期赴陸旅遊、洽公的人士看到繁冗的申請程序,只為換取幾天的便利,往往會打消念頭。
只是,一旦決定使用現金支付,在交易時可能會不時碰壁。上班族劉于甄近日赴上海旅遊時,抵達虹橋機場想購買上海交通卡時卻被告知機場站只接受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他只好先買張短程的地鐵票坐到下一站再買交通卡。
劉于甄表示,前面還有一組台灣旅客也跟她面臨一樣的情況,「中國有些地方被行動支付壟斷,花現金變得很麻煩,明明拿的是當地貨幣,卻有相對剝奪感,這樣的支付環境,對外籍人士並不友善」。
沒有行動支付會遇到的麻煩可能還包括,在路上攔不到計程車,原因在於路上看到的計程車幾乎都被其他消費者用叫車軟體約走了。而註冊叫車軟體的前提,是必須要有當地的手機號碼,至於付款方式首選一樣是行動支付。
事實上,行動支付在中國火速覆蓋全國,有特定的社會因素與條件,其他國家很難複製。以日本來說,儘管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已經成功登陸,日本人對此卻興趣缺缺。
日本人對於第三方支付的抗拒,與社會先進還是落後無關,主要是受消費習慣、金錢觀念和重視隱私權影響,畢竟個人消費的私密訊息,在行動支付的同時,數據可能被企業蒐集、被政府利用。(編輯:馮昭)107070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