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中國保育娃娃魚 研究:方法錯誤恐致滅絕

2018/5/22 18:23(5/22 18:40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22日電)中國政府設法保育有「活化石」之稱的娃娃魚。但有研究指出,中國採取人工繁殖然後放生的策略,讓不同種的娃娃魚在野外交配,可能破壞現存野生娃娃魚的基因,不利於牠們在野外生存。

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表示,娃娃魚學名中國大鯢,是中國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來自中國、英國與加拿大的研究人員發現,世上最少有5個不同種的娃娃魚,基因各有不同。不過,中國政府放生人工繁殖的娃娃魚時沒有考慮這個因素,讓不同種的娃娃魚在野外交配。

這份在美國期刊「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發表的論文指出,研究人員於2013至2016年期間,在中國97個娃娃魚自然棲息地進行調查。其中4個地點出現與當地野生不同種的娃娃魚,顯示牠們是人工繁殖計劃培養的。

研究指出,這會讓不同品種的娃娃魚交配,打亂各種基因,令疾病更容易傳播,影響族群的整體數量。

論文作者之一,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車靜指出,中國政府目前實施的保育措施把娃娃魚當成一個物種看待,但這種保育方式可能令許多娃娃魚的基因無法傳給下一代,甚至造成物種滅絕。

根據這份論文,娃娃魚至少可以劃分成陝西、四川、廣西、貴州和安徽5個地域種。

另一方面,中國大鯢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單」上被列入「極危」類別。中國法律禁止捕捉野生的娃娃魚,但許多養殖場都有人工飼養以供食用,每條最貴價值約1萬元人民幣(新台幣約4.7萬)。

研究人員呼籲中國當局盡快改變保育計劃,以真正保護這種「活化石」。(編輯:陳家倫/邱國強)107052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