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首現唐玄宗梨園胡人弟子墓誌銘
(中央社台北27日電)中國大陸洛陽師範學院河洛文化國際研究中心文物陳列館,最近展出2座唐代粟特樂人的墓誌銘。其中碑文記載,墓主曾接受唐玄宗親授音樂,這也是河南省洛陽市首次發現的唐代梨園弟子墓誌。
綜合新華社、洛陽網報導,這兩方墓誌出土於洛陽市龍門園區張溝社區。
其中,曹乾琳墓誌長寬各47公分,蓋文篆書「大唐故曹府君墓誌銘」,墓誌文字為楷書,字跡清晰可見。其妻劉那羅延墓誌長寬各37公分,蓋文楷書「大唐故劉夫人墓誌銘」。
報導引述洛陽師範學院教授毛陽光表示,根據墓誌內容,曹乾琳舅父曹公時任左武衛大將軍,在唐中前期位高權重,他推薦曹乾琳供奉宮廷,「出入金門,徘徊鳳闕」。
墓誌銘記載,曹乾琳「天仗之下,別受恩暉,萬乘親教殊絕之藝」。毛陽光對此表示,曹乾琳應為當時的胡人樂人,或在唐朝開元末年以太常樂工的身份進入梨園,唐玄宗曾親授音樂。
毛陽光解讀墓誌,並稱曹乾琳是唐代宮廷數量眾多的粟特樂人中的一員,並為唐玄宗親授技藝的梨園弟子。安史之亂爆發後,曹乾琳隨大量宮廷樂工被叛軍挾至洛陽,他非常懷念當年宮廷生活,因此,墓誌銘寫道「每想龍庭之戀,未曾不痛於心」。
報導指出,粟特人原是生活在中亞阿姆河與錫爾河一帶,使用中古東伊朗語的古老民族,往來活躍在絲綢之路上,以擅長經商聞名於歐亞大陸。
史料記載,北朝至隋唐時期,粟特人在中原活動頻繁,不少人到中原定居、經商或者做官。目前洛陽已出土不少中晚唐時期粟特人墓誌,這一時期粟特人漢化程度已經很高,與當地漢族百姓通婚的情況更為普遍。
毛陽光說,不同於一般經商的粟特人,粟特樂人相當於絲綢之路上的「音樂使者」,是他們把西域音樂文化帶到了中原。這次曹乾琳夫婦墓誌的發現,填補了洛陽市唐代粟特樂人墓誌尚無發現的空白。105102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