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經濟又要救股市 人行降息蠟燭兩頭燒
-大陸股匯金融市場怎麼了系列報導之二(中央社記者尹俊傑台北30日電)隨著經濟成長趨緩,中國大陸央行扛起以寬鬆貨幣提振經濟的重任,1年半來5度降息、6度降準,但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未解,反倒添了為救股市穩定人心的味道。
大陸經濟揮別過去10年高速成長時代,今年步入成長率「保7」關鍵年。在「十二五」規劃(第12個5年規劃,2011至2015年)收尾之際,如何不讓經濟「硬著陸」,不斷考驗北京當局智慧。
大陸在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爆發後,祭出人民幣4兆元(新台幣約20兆元)刺激計畫,雖穩住經濟,卻帶來產能過剩、房價高漲、地方債務沉重等後遺症。
有了前車之鑑,北京當局面對經濟成長趨緩態勢,已多次表態絕對不搞「強刺激」。除了實行積極財政政策,用官方定調「穩健」、實際寬鬆的貨幣政策提振內需,成為大陸政府「穩增長」不二法門。
這個重擔落到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肩上。自2014年4月以來,人行已5度降息、6度調降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含3次全面降準、3次定向降準)。
儘管利率一直降,大陸今年以來的經濟數據仍未見起色。上半年經濟成長7%後,具領先指標意義的大陸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在8月跌破榮枯線50%,預告下半年「保7」將難上加難。
為何以寬鬆貨幣撐經濟難見成效?國立政治大學金融學系教授朱浩民向中央社記者表示,大陸接連降息、降準,是想讓中小企業用較低成本取得資金,但降準釋放的流動性卻投到房市和股市,未流向中小企業。
朱浩民認為,大陸中小企業難從銀行等正規管道融資,因而投向個人對個人(P2P)貸款平台等影子銀行,官方基準利率即使調降,整體企業融資成本仍難拉低,自然會影響貨幣政策效果。
大陸寬鬆貨幣政策目的未達到,從2014年11月展開的降息循環,點燃資金行情,反而成為開啟陸股瘋狂牛市的催化劑之一。
陸股今年6月中旬衝上7年高點後,因大陸官方開始去槓桿而急遽下挫。就在陸股崩跌2週,市場人心惶惶之際,人行6月27日宣布降息並定向降準,近7年來首度祭出這套「組合拳」。
中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袁緒亞當時說,這是人行對大陸當前實體經濟、流動性、資本市場的及時操作,有意穩定資本市場信心。
陸股歷經官方護盤好不容易穩住陣腳,沒想到8月下旬崩跌之勢再起,人行8月25日再度宣布「雙降」,而且是全面降準。至此,大陸1年期存款利率已降至歷史低點1.75%。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曾向彭博說,這次降息目的是為救市,大陸需要額外流動性避免系統性風險,但最終緩解經濟困境比搶救股市來得更重要。
不過,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副教授李志強認為,人行在陸股危急之際連連「送紅包」,目的並非救市,主要還是當前經濟狀態差,進一步降準和降息的空間仍在。
大陸存準率先前處在歷史高點21.5%,9月6日降準後仍有18%,遠高於1999年的6%。李志強說,這代表還有很大的調降空間;至於利率,大陸與其他國家相比仍高,即使已降到歷史低點,也還有調降空間。
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也表示,大陸的利率和存準率在國際上比較仍偏高,在邁向金融市場自由化,逐漸用供需決定利率的同時,勢必會不斷向下調整,現在正是調整的過程。
在這段調整過程中,銀行業者也承受著不小的壓力。
永豐銀行(中國)行長鍾敏敏指出,大陸有必要以寬鬆貨幣緩解經濟壓力,但利率持續降低,使得商業銀行面臨經營壓力,加上銀行間借貸利差隨利率市場化逐漸縮小,業者經營成本愈來愈高。
另一個可能受大陸頻頻降息衝擊的,便是備受台灣民眾追捧的人民幣高利定存恐逐漸絕跡。
李志強表示,大陸利率降低肯定會影響人民幣商品的投資吸引力,一方面人民幣在8月大幅貶值,近1年來基準利率又接連調降,若這項趨勢成形,台灣民眾的人民幣存款將漸漸減少。
即便如此,在經濟成長「保7」恐破功、股市築底之際卻隨時面臨破底風險的情況下,過去曾宣示「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的人行行長周小川,短期內恐怕只有持續寬鬆貨幣一途。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中金公司)9月14日出具的報告預期,人行今年還會再降息1次,並降準2次,每次0.5個百分點。
為提振經濟,大陸政府1年多來不斷營造寬鬆貨幣預期,間接形成陸股瘋漲的「政策盤」。隨著陸股崩跌,降息、降準又被賦予救市意涵,人行蠟燭兩頭燒,每一步都走得艱難。104093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