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反壟斷與雙創戰略 兩岸競合新局
-解讀中國大陸經濟新常態專題之三(中央社記者蔡素蓉台北30日電)中國大陸為扶植本土產業,以國家力量開打反壟斷之戰,扶植本土紅色供應鏈。面對製造業倒閉潮,則祭出創業、創新「雙創」戰略,期待「大躍進」式的全民創業潮能緩解失業難題。
一場兩岸競合新局正衝擊台灣。
今年2月,大陸開出一張9.75億美元(當時約新台幣約304億元)的天價「反壟斷罰單」,對象是全球手機晶片大廠-美國高通公司。高通遭指控對大陸手機廠商收取不公平且過高的專利授權等費用。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副教授李志強7月在台北論壇刊登的研究論文指出,從高通被調查後,宣布與大陸中芯半導體合作、提供技術移轉,並增加1.5億美元投資大陸新創企業等作為觀察,大陸已達成促使高通扶植大陸國內企業和技術轉移給陸企的目標。
李志強的研究指出,高通與中芯的合作,很可能使台積電流失部分來自高通較舊製程訂單,改由中芯接手。高通的競爭對手、在大陸手機晶片市占率最高的台企聯發科,為避免成為大陸反壟斷的調查對象,去年底也宣布與大陸晶圓代工廠華力微電子合作。
更重要的是,高通不是唯一遭大陸以反壟斷法祭旗的外商。大陸官方自2014年以來已陸續對微軟、高通、賓士、克萊斯勒、三菱等知名外商進行反壟斷調查。
台灣經濟研究院兩岸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吳孟道形容,「中國大陸是用國家的力量在打這場戰爭」。
他告訴中央社,「有人說,蘋果手機是從零到一,也就是從無到有的過程。但中國大陸以往山寨複製模式不是長久之計,因此,大陸官方用盡所有手段擁有這些技術。」
不僅僅只有法令層面的戰術,大陸官方還有戰略層面的藍圖,以期達到產業轉型升級的目的。
大陸國務院5月8日公布「中國製造2025」規劃,標榜是陸版的「工業4.0」規劃,提出中國製造強國建設三個十年的「三步走」戰略。
第一步至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第二步至2035年,整體製造業目標達世界製造強國中等水準;第三步到中共建政百周年(2049年),目標綜合實力為世界製造強國排名居前列。
大陸一方面對外企大打反壟斷戰,一方面祭出「製造強國」戰略,大力扶植自己本土廠商,2014年就祭出人民幣1200億元(新台幣6000億元)輔導IC設計、晶圓代工、封測等廠商。
此外,大陸官方也鼓勵手機晶片廠的垂直整合。大陸第一大晶片廠商展訊2013年被大陸國企清華紫光收購,成為國家間接持有的企業。
李志強研究指出,在「中國製造2025」中,IC設計和晶片被列為重點推動領域,顯示大陸有意自組「紅色供應鏈」的企圖相當明顯,將進一步對台灣半導體產業形成競爭壓力。
大陸官方對紅色供應鏈的扶持幾乎是「全方位」。以台灣觸控面板龍頭宸鴻為例,在中國大陸提告外商諾基亞侵權,獲判勝訴,但同一個案子提告陸企歐菲光卻敗訴。宸鴻認為,大陸官方太保護紅色供應鏈。
大陸關鍵零組件產業鏈(紅色供應鏈)在國家政策支持下,快速崛起,已有台灣廠商敗下陣來。曾是蘋果iPhone手機觸控面板供應商的勝華,慘遭紅色供應鏈廠商低價競爭,早已宣布聲請重整及緊急處分。
大陸動用國家資源打這場戰的另一個迫切原因是:中國製造業正面臨產業空洞化的危機,一波工廠倒閉潮再度捲土重來。
位於東莞、溫州許多工廠倒閉,不少外企撤離在大陸的製造基地。「中國製造業熬過了2008,卻熬不過2015?」成為業界與學界熱議的話題之一。
工廠倒閉,勢必會出現許多失業工人。大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官員7月底曾說,如果經濟不出現大的波動,就業形勢應能保持總體穩定,但不排除因為經濟發展中的一些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可能引發一些區域性、結構性的失業。
然而,不僅僅是藍領工人失業的問題,事實上,大學畢業生失業問題更為棘手。中國大陸2015年應屆畢業生達到史無前例的749萬人,這使得「就業沒有最難,只有更難」的現況更為嚴峻。
北京當局很早就意識到推動經濟結構轉型改革,以及經濟成長率下滑,可能導致嚴重的失業問題。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高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並列入今年向大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打造成推動中國經濟繼續前行的「雙引擎」之一。
他也力推「互聯網+(網路+)」的行動計畫,希望從網路經濟尋求新的成長動能。
此舉真的奏效了!失業問題目前沒有引發社會疑慮或不穩定,反而催生了全民創業潮。到北京中關村、深圳的柴火創客空間、上海的新車間,大家口中談都是創意點子、眾籌(群眾募資)等熱門名詞。
原本源自於製造業草根復興的「創客運動(自造者運動)」,也在大陸官方的全力吹捧下,成為全民運動。各地方政府都舉辦創意或創業大賽,鼓勵創客提出點子,並媒合創投或天使基金,協助創業。
幾年前出版的「永不放棄:馬雲給創業者的24堂課」,直到現在還是暢銷書,不少買書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創辦出下一個阿里巴巴、百度或小米。
但是,當全民都想創業時,這樣對嗎?
賽富亞洲投資基金首席合夥人閰焱,曾一度名列「富比世」中國年度最佳創業投資人榜首。他曾投資過阿里巴巴、百度、盛大網路等公司。
他接受中國新聞周刊訪問時如此形容,當創業變成一種時尚和運動,多數人都急功近利把創業當成投機行為。如今的創投、創業就像是當年的「大躍進」與文革的政治運動,「基本上都會導至一個災難性的後果」。
小米創辦人雷軍曾以「當豬站在風口上,也能飛起來」比喻創業。這句話激勵大陸許多想創業的人。
但閰焱認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風來了,但是風來的時候,豬也真的飛了,有些是飛了,但是有人連褲衩都被風吹掉了,變成裸體了。從時下來看,創業的動機大多源自對財富和名聲的渴望。」
一名大陸大學生羅勇林近來在微信分享「一個90後連續創業失敗者的三大反思」一篇文章,成為陸媒討論的話題之一。
他分享三點當初創業心情和如今的反省。第一,瘋狂浮躁,每日想著一夜暴富。第二,無商業化,現象產品(一窩蜂產品)終要失敗。第三,保持清醒,不可為創業而創業。
中國大陸史無前例的「大躍進、」「大煉鋼」式全民創業潮,已引發大陸社會內部不少省思。
至於大陸全民創業潮對對於台灣的影響,不僅僅是大陸官方結合統戰政策與最新產業戰略,頻頻向台灣青年創客招手,祭出優惠,希望吸納他們的創意與能量而已。還有大陸官方推動製造業復興與尋求新興產業動能的強度,很可能形塑兩岸的競合新局面。
台灣未來如何加緊產業升級創新的腳步,如何利用素質齊全的高科技人才優勢,尋求新的產業結構與成長動能,這恐怕是全民、產官學界必須共同面臨的嚴肅課題。104093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