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金融時報:滬港通重劃國際市場

2014/11/19 16:41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19日電)英國金融時報今天的社論指出,「滬港通」初期額度雖然不高,但足以代表大陸重塑國際金融市場的企圖,特別是降低大陸對美元與美債的依賴,及進一步擴大以人民幣計價的投資管道。

就美元與美債的依賴度,評論指出,2013年底,中國大陸持有美債達1兆2700億美元,是2000年底的21倍,主因是大陸在出口與直接投資中賺進大量美元,除了買進規模龐大、流動性強的美債,基本上別無選擇。

但大陸內部批評不斷,官員也抱怨,美債每年報酬率僅2%至3%,跟不上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幅度。

因此,上海與香港股市聯繫的「滬港通」,正是擺脫僵局的起點,因「滬港通」使用人民幣而非美元,顯示大陸約4兆美元的外匯存底,正逐漸擺脫美元與美債。

就人民幣計價的投資管道,評論認為,2013年年中,境外投資者可以自由購買的人民幣計價證券約2500億美元,僅占全球資本市場的0.1%,遠低於美元計價資產的55兆美元。

「滬港通」的北向「滬股通」,總額達人民幣3000億元,代表境外投資者在香港就能買進大陸A股,形同大幅放寬對沖基金等投資者的准入門檻。

「滬股通」啟動以來的交易量也顯示,由香港北上的投資熱情,遠高於由上海南下的興趣。103111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