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事件似乎也促成了世代間的溝通。許多過去被認為「不關心政治」的年輕人走上街頭,還將應援手燈等偶像流行文化介紹給年長一輩,8年前要求朴槿惠下台的燭火集會,在8年後變成百花齊放,示威不只有群情激憤,還有平時缺乏的交流。
如今「圓點」早已是草間彌生的招牌,但在年幼時期,飽受病痛折磨的她或許也未能想到,這些在她眼中伴隨一生的幻聽幻覺,有朝一日會是現代人所渴望了解的世界,她以藝術造就了一種脫離塵世的烏托邦,也解放了為疾病痛苦的自己。
路上的旅客、朝聖者,在天寒地凍中被雨水打中,伴隨一陣陣歡呼聲,這才發覺不斷落在身上的是皚皚的白雪。大夥兒興奮之餘,街邊小販告訴眾人,這是達蘭薩拉2024年的第一場雪……
年年頒獎,幾家歡樂幾家愁,錯過了獎項不需要否定自己,但想要得獎自我肯定,也是人之常情。
片面的影像很多時候是看圖說故事,決定性瞬間到底決定了什麼……
林郁婷東京奧運遭淘汰,巴黎奧運拿金牌,不同時空,類似畫面,心情卻大不同。
期待機器乖乖,所以餵它吃乖乖,在科技與迷信之間,充滿文化及人性。
「AI內閣」開記者會,場佈階段,人工智慧未及上場,「工作人員」智慧先派上用場。
鏡頭裡外的政治人物
從不知政治人物誰是誰的「政治冷感」青年,到擔任蔡英文1次新北市長選舉、3次總統大選的隨行攝影,後來還為上百名政治人物拍攝平面定裝照,全來自攝影師林政億每一個「試試看」的念頭,他著迷人與故事,如政治,如舞台劇,上演的不都是為人處世的哲學?
對比百年前,即使出動大批攝影人員,政治人物在鏡頭下所展現的,顯得更為神秘難測,例如記錄日本裕仁皇太子來台12天的《行啟紀念寫真帖》就是其一。
他的大方與溫柔是打從心底表現出來的,後來幾回與他碰面,多是眾人出席的場合,飯局上幾張嘴你來我往,他在交談聲中默默照顧每個人,倒茶夾菜,有些冷場時講個笑話,散場時還要擁抱每個人,即使平常有些較為嚴肅的人,都自然而然跟著張開雙臂,接受他的熱情。
再一次看到那個光,就代表了往出口的方向又更近了一步,彷彿看到那個光,就像得到了救贖。
30年前,電影《愛情萬歲》裡楊貴媚獨自在興建中的大安森林公園長椅上流淚,成為台灣影史最經典的一幕;30年後,因一個臉書活動呼籲,長椅上不再只有孤單一個人,雖然寂寞難以簡單退去,但多一個人,是否至少溫暖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