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當樂曲成為外交起點

別人也許早已放棄我們,但數十年來,我們從未放棄自己,從許多駐外人員及各界人士的努力,我們看到希望。
2025/7/30
文:文化+雙週報編輯小組

世局多變,如何從小國外交中殺出血路,文化部與外交部攜手合作「歐洲台灣文化年」,他們以旋律為橋,讓台灣的音樂在異鄉發光;他們以文化與國際朋友握手,成為最溫暖的語言。文化如風,外交如帆,每一場演出,都是一封寫給世界的情書,帶著台灣航向遠方,讓更多人認識台灣。

駐奧地利大使劉玄詠原為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團長,也是長號演奏家,一次在拜訪奧地利史泰爾馬克邦的觀光行程中,與當地知名管樂團互動,拿起指揮棒展現出專業架勢,影片上網六位數字點閱,讓台灣的文化水平放送到全世界。劉玄詠認為音樂是最美的語言,可以連結起台灣與奧地利,音樂跨越國界限制,更可以感受美麗台灣。

2024年立陶宛大選,政權更迭,身為資深外交官,王雪虹一步一腳印,努力讓雙邊關係能夠永續。蘭嶼達悟族展現台灣海洋文化,榮興採茶劇團展現客家文化,NTSO國台交與NSO弦樂團等受邀立陶宛演出,王雪虹借力使力,讓更多在地人士不但了解台灣,也建立情誼;展演不只是展演,是理解與連結的邀請,透過文化演出與歷史記憶,傳遞台灣的價值。

別人也許早已放棄我們,但數十年來,我們從未放棄自己,從許多駐外人員及各界人士的努力,我們看到希望。

172.30.1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