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川普2.0新聞話題不斷白宮記者會爆滿 站著比坐著的人還多

川普重返白宮以來,週間幾乎每天都有公開活動,屢屢利用這些場合接受媒體提問,也多次在空軍一號與媒體記者對話,被形容為美國史上「最透明、最平易近人的總統」,但實際情況又是如何?請看中央社駐華盛頓特派記者的報導。
2025/7/30
文、攝影:侯姿瑩

全球公認的非典型政治領袖、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重返白宮以來,新聞話題不斷,從美國內政到全球政經局勢,屢屢拋出震撼彈。為了掌握川普動向,主跑白宮的媒體記者除了每天得要從早到晚緊盯川普在自家社群媒體「真實社群」(Truth Social)的發文,由白宮發言人李威特(Karoline Leavitt)掌控全場的白宮記者會也成了各家媒體兵家必爭之地。

位於白宮西翼的新聞簡報室僅有49個座位,且已分給指定新聞機構的記者,每個座位底下都可見到寫有特定媒體的「名牌」,包括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福斯新聞(Fox News)、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彭博(Bloomberg)等美國主要媒體,以及路透社等國際媒體。

白宮發言人李威特(Karoline Leavitt)主持7月17日白宮記者會。(攝影:侯姿瑩)

在川普2.0時代,白宮記者會平均每週至少舉行一次,隨著新聞議題不斷變多,白宮記者會幾乎場場爆滿,站在簡報室兩側的記者人數甚至還多過坐著的人數,這與前朝拜登政府的情況形成強調對比。一名主跑白宮近10年的記者觀察,拜登執政時期,一般出席白宮記者會的媒體人數大概就跟簡報室的座位數差不多。

面對川普政府新聞話題爆棚,包括俄烏戰爭、美軍攻擊伊朗核設施、全球關稅戰等包羅萬象的議題,白宮記者會成了全球各家媒體記者趨之若鶩之地。許多「無座位」媒體提前至少一個半小時到場,只為了卡到簡報室兩側的前排位子,好讓自己被發言人點到發問的機會提高,若再加上記者會本身30分鐘的長度,這一站往往就是2個小時起跳,堪稱一場體力戰。

身為少數台媒代表之一的我也不例外,為了希望能在7月17日的記者會上提問關稅議題,特地提早一個半小時抵達簡報室,沒想到記者會臨時延後40分鐘才開始,再加上記者會本身的時間,當天總計站了將近3小時,舉了好幾次手,仍是功敗垂成,沒能問到問題,心中除了「殘念」,好像也沒別的形容詞了。

位於白宮西翼的新聞簡報室有49個座位,每個座位底下都可見到寫有特定媒體的「名牌」。(攝影:侯姿瑩)

不過,回頭想想全場有100多名記者,李威特平均每場記者會回覆約15到20個問題,沒被點到,也算兵家常事吧。儘管李威特通常會輪流點選「有座」、「無座」記者發問,不過,據紐時統計,被點到次數最多的是坐在第一排的媒體。

特別的是,每場白宮記者會上,唯一確定有發問機會的記者就是川普政府在新聞簡報室設立的「新媒體席位」,每場記者會都由坐在該座位上的「新媒體」代表優先發問,他們可能是製作新聞內容的獨立記者、Podcast主持人、社群媒體網紅或內容創作者。

李威特先前指出,由於美國民眾對傳統媒體信任度創下新低,白宮開放新媒體採訪,以符合數百萬年輕人接收新聞來源的趨勢。這一變革大大改變了白宮記者會的面貌。

新媒體代表(後排左2)在7月17日的白宮記者會上提問。(攝影:侯姿瑩)

另一方面,與拜登時期,白宮每天舉行記者會相比,川普2.0每週的白宮記者會次數顯然少了不少,探究其中原因,很可能因為川普本人就是白宮「最佳發言人」。

川普重返白宮以來,週間幾乎每天都有公開活動,屢屢利用這些場合接受媒體提問,也多次在空軍一號與媒體記者對話。李威特形容,川普是美國史上「最透明、最平易近人的總統」。

主題照:7月17日白宮記者會盛況。(攝影:侯姿瑩)
172.30.1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