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文學五小 其實並不小

回首上個世紀70年代,台灣曾有5家小型出版社陸續出現,他們默默耕耘文學出版市場,堅守文學理想,見證台灣文學風華長達半世紀,他們創造出版奇蹟,也留下文化印記。
2024/8/25
文:邱祖胤

出版愈來愈難做,不只台灣,全球皆然,文學做為出版中的小眾,更可謂重災區,不過回首台灣出版史,曾出現「文學五小」榮景,這些出版社雖未能創造印書如印鈔票般的奇蹟,但在解嚴前的70、80年代提供民眾豐足的精神糧食,說是「五小」,其實無論就文化、生活乃至思想層面,影響力都不小。

這五家出版社分別是1968年林海音創辦的純文學出版社,1972年姚宜瑛創辦的大地出版社,1975年隱地成立的爾雅出版社,1976年由楊牧、瘂弦、葉步榮、沈燕士合資創立的洪範書店,以及1979年蔡文甫創辦的九歌出版社

短短10年間,5家出版社各領風騷,為台灣文壇提供文學發表的園地,許多名家從這裡發跡、出頭,後來更由林海音發動每月一次的早餐會,5家出版社負責人齊聚集思廣益,並印製共同行銷的《五家書目》。

從此文壇流傳兩句話:「文章發表要上兩大報,出書則要找五小。」凸顯了「五小」文壇和出版界的份量與影響力,這5家出版社也見證台灣半世紀文學風華。

後來台灣於1987年解嚴,人民有出版自由,一時間出版社百家爭鳴,再過十年,網路橫空出世,改變了人類的閱聽習慣,21世紀的3C革命更徹底改變人類生活,「五小」一路走來備極艱辛。而今半世紀過去,「五小」僅存九歌、洪範、爾雅3家出版社,仍堅守文學出版之路,始終陪伴著文學愛好者。

2022年8月,台北市政府為表彰「五小之三」對藝文環境發展的長期貢獻,特別舉辦「譽揚」儀式,喚起許多人對這幾家「麻雀雖小」但影響力及遠見如「鷹」的出版社的記憶。

九歌出版社總編輯陳素芳致詞時就說,創辦人蔡文甫創立九歌出版社時就立下兩大主軸,一是要出版台灣當代最重要作家的作品,二是整理當代重要文學史料,40多年來從未改變,因為這是文學出版社的義務;雖然時代在變,書市榮景不再,對於文學出版社而言,如何堅守本質及標準,又能與時俱進,是最大考驗,無論如何,九歌還是會堅持走下去。

洪範書店創辦人葉步榮致詞時則表示,當年五小出版社裡,洪範書店規模最小,他也是最年輕的發行人,但今天到場見到許多文友,自己也很感動,尤其經過40、50年,洪範和許多合作者依然合作無間,同心協力出版了許多新作品,共同為文學園地貢獻心力。

爾雅出版社創辦人隱地致詞時表示,他認為此生最快樂的事是閱讀與寫作,尤其長年寫日記,除了把時代拉回來,同時也構思出版社的定位,以及如何替作家服務;他期望透過書寫、出版,把文學的黃金年代找回來,他也提醒眾人記得放下手機,因為閱讀才是最明亮的事。

「文學五小,其實並不小」,他們的產值比起電子、金融、電商或新創產業也許微不足道,然而他們持續探問人性,深耕文學園地,且堅持理想長達半世紀的精神,對現代人而言同樣深具啟發,這樣小而美的創業精神,更是一種文化奇蹟。

作家卡爾維諾說:「只有當我們立下難以估量的目標,遠超過實現的希望,文學才能繼續存活下去。」五小的堅持,啃的是最硬的骨頭,並朝著文學的目標持續前進。

主題照:文學五小默默耕耘文學出版,見證台灣文學半世紀風華。圖為九歌出版社40週年社慶活動,會場陳列歷年來所出版的散文、小說精選集。(中央社資料照片)
172.30.14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