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世界》本週2波降溫 17日寒流可能來襲中部以北低溫12度
未來一週2波降溫 17日中部以北低溫12度可能迎首波寒流
氣象局長鄭明典11日表示,根據美國氣候預測中心資料,負北極振盪顯著,指原本在極區的冷空氣明顯移到中緯度,台灣有機會被掃到,預估14日、18日前後可能較冷。氣象局表示,未來一週有2波冷空氣影響,首波在14、15日間,北台灣全天溫度約攝氏15至17度;第二波則於17日起,強度達大陸冷氣團,中部以北低溫約12度,是否成為入冬首波寒流,仍待觀察。(看完整報導)
逾2400件產品銷中受阻 紐約店家幫台灣小農另闢市場
衛生福利部11日上午舉行記者會表示,中國以進口註冊資訊不完整為由暫停輸入台灣酒類、農產品等影響,台灣業者有效註冊件數降至792件,暫停進口2409件,其中1800餘件的廠商無意願補件。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說,中方審查邏輯不明,業者無法複製成功經驗,甚至產地寫「中國台灣」仍可能闖關失敗。此前鳳梨等水果遭中國禁止輸入後,紐約有一家柑仔店主打販售台製果乾,力挺台灣小農,用美食和文化特色增加台灣的國際曝光度。(看完整報導)
中國禁台灣加工食品 經濟部3面向協助受影響業者
針對台灣產品出口中國受阻,經濟部次長陳正祺11日說明,將透過促銷、金融與輔導3面向措施,包括「台灣食品全球GO計畫」、貸款協助及輔導用電商促銷及取得國際認證,來協助受影響的食品加工業者。行政院農委會表示,除了午仔魚,台灣銷往中國的魚類大多用於罐頭製作,政府將協助轉往東南亞的泰國等地加工處理。同時,代表金門的國民黨籍立委陳玉珍12日將應邀前往中國大陸,與陸方相關涉台部門就金酒、重啟小三通,以及近期部分台灣產品遭暫停進口等問題與中國官員磋商。(看完整報導)
本土疫情連3天較上週微升 單日尚難降至萬例以下
國內11日新增1萬4034例COVID-19本土病例,連續3天較上週同期微幅上升,單週確診人數則持續下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預估12日個案數仍會上升,BA.5疫情單日新增萬例以下可能性低。對於歲末可能出現台商返鄉人潮,外界關注中國升高的疫情是否影響台灣,莊人祥對此未給予明確回應,僅說估計單週最多3000多名旅客從中國入境,台灣不會要求台商在入境時出示核酸檢測陰性報告。(看完整報導)
世足4強出爐 阿根廷對決克羅埃西亞、法國戰摩洛哥
2022卡達世界盃足球賽8強賽事在台灣時間12月11日凌晨結束,克羅埃西亞、阿根廷都是靠PK大戰擊敗對手巴西、荷蘭,兩支勝隊將在4強賽碰頭。在8強賽另外兩場比賽中,上屆冠軍法國隊以2比1擊敗英格蘭晉級,摩洛哥對戰葡萄牙以1比0勝出,成為史上第一支闖進世足4強的非洲和阿拉伯球隊。葡萄牙未能晉級4強,意味C羅可能得抱著生涯未能在世界盃奪冠的遺憾退休,FIFA因此製播影片向他致敬。(看完整報導)
中國疫情升溫 重症專家預估一個月內達高峰
中國近日大幅放鬆COVID-19疫情防控,民眾回顧這3年抗疫歷程,認為去年8、9月輿論對「與病毒共存論」的批判與對專家張文宏的人身攻擊是一個轉折,導致中國錯失近一年的時間準備應對。中國COVID-19重症專家鍾鳴表示,預期疫情1個月內會達到高峰,但何時結束則是比較複雜的問題,目前要解決醫療資源管理問題,包括如果疫情超過醫療資源負荷能力,要如何應對。(看完整報導)
研究:每天加快步伐3分鐘 早死風險減4成
「華盛頓郵報」報導,一份新研究發現哪怕每天只是3分鐘「劇烈地動一動」,就算平常沒有運動習慣,都有助遠離早死。這份研究的結果與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均表明,只要在生活中增加一些活動強度,例如快跑趕搭火車或追逐步履蹣跚的學步孩子,就能為人們的健康帶來巨大好處,無需額外的設備、指導,也不用花時間上健身房。(看完整報導)
失業返鄉務農種台灣芭樂翻身 印度農民:想親吻台灣土地
北印度農民夏瑪原本在當地銀行工作,但全球疫情爆發後,銀行因營運問題裁員,他決定返鄉務農。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夏瑪種下了台灣品種的芭樂,沒想到因此改變了一家人的生活。隨著台灣芭樂種植成功,夏瑪開始種植甘蔗和檸檬,並且養蜂,逐漸成為有機務農成功的典範。他說,他的心願是能到台灣,親吻台灣的土地表達感謝。(看完整報導)
U12壘球世界盃延長賽擊敗捷克 台灣隊2連霸
U12壘球世界盃冠軍戰11日舉行,由台灣迎戰捷克,台灣隊比賽前半段一度處於落後,在單局被敲出4支安打、失掉2分,但比賽後半段回穩,把比數追平。兩隊鏖戰至延長賽第6局,田沅羲穩守不失分,靠著對方投手再見暴投以3比2獲勝,完成2連霸。(看完整報導)
戴資穎不敵山口茜 羽球年終賽亞軍作收
世界羽球巡迴賽總決賽11日在泰國曼谷舉行,台灣羽球一姐戴資穎迎戰防守優異的日本球后山口茜。戴資穎以18比21讓出首局,次局在化解2個賽末點後,仍無法扭轉戰局,以20比22輸球,挑戰賽史第4冠失利、以亞軍作收,苦吞對戰4連敗。(看完整報導)
上午8點同步發送電子報!快來訂閱「早安世界」給你最精華的新聞摘要。
若有任何建議請來信告訴我們,想獲得更多最新資訊快來和中央社做朋友。
歡迎訂閱中央社國際新聞電子報,每週三、日發報,掌握世界脈動。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