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4月號
人員跨國移動是全球化浪潮現象之一, 面對移民或難民, 各國制定的政策一定程度上體現該國的勞動力需求與人道立場。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頒布旅遊禁令引發各界質疑, 人才流失問題也成為企業一大擔憂。 美國國內的移民社區受禁令衝擊, 心理震撼之強不分種族,媒體也議論紛紛,稱這是過去仇視亞裔移民的歷史翻版。同處北美地區,加拿大儘管和美國一樣都是移民國家,移民的生存處境卻有根本上的差異。
全球中央4月號

亞裔移民在美辛酸 旅遊禁令補刀

2017/3/31 16:15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美國針對七個穆斯林國家發布旅遊禁令震驚國際,也在美國國內移民社區造成跨越種族界線的心理震撼,連媒體都覺得此舉充滿「既視感」,說這是仇視亞裔移民歷史舊頁被川普再版。

文/顏伶如 (中央社駐波特蘭記者)

美國新任總統川普上台還未滿一個月,就對七個穆斯林國家難民與旅客發布旅遊禁令,消息傳出震驚國際社會,對於美國國內移民社區造成的心理震撼,更是跨越種族界線。許多媒體報導紛紛指出,川普現在的旅遊禁令,幾乎是美國歷史上仇視亞裔移民的翻版再現。

雖然七國旅遊禁令鎖定的對象為穆斯林,但不分族群的移民社區卻感染著一股隱憂,社群網站就流傳著一句頗獲迴響的說法:「第一個目標是穆斯林,接下來可能是西班牙裔,再來或許就輪到亞裔頭上了。」

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亞裔移民漂洋過海尋求新生活,到美國卻得忍受不公對待,一路走來充滿辛酸坎坷。以華裔為例, 19世紀從中國到美國的移民,多半以「廉價勞工」的身分、從事鐵路、伐木與礦業等工作,由於文化隔閡、語言不同,男人綁長辮的模樣又是美國人從未見過的,這些第一波移民飽受歧視排擠,甚至被稱為「黃禍」(Yellow Peril)。

美國社會蘊釀多年的仇恨情緒後來碰到高失業率,讓許多勞工將怒氣矛頭對準華工,疾呼「中國佬滾回去」等口號,終於讓國會在1882年通過《排華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 宣布10年內禁止接收中國移民。

由總統艾倫‧阿瑟所簽署的《排華法案》,是美國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針對特定種族做出禁止移民與歸化入籍條件的法案,1892年國會通過《吉里法案》(Geary Act),讓《排華法案》得以延續執行。

這些法案禁止接受新移民入境美國,更讓已經在美生活的移民陷入骨肉分離之苦。當時成千上萬華工多為隻身赴美的男性, 妻兒留在相隔一個太平洋的故鄉,法案禁令讓團圓成了破碎的夢想,直到1940年代,華人入境才解禁。

在《排華法案》上路8 3 年後,19 65年由總統詹森簽署執行的《移民與國籍法案》( 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Act of 1965),終於廢除以「種族做為移民限制」的規定,讓華裔家庭得以團圓。同時也取消了對移民國家的名額分配限制,並開放專業技術人才與高級技能勞工移民,在美國移民史上具有重大的指標性影響。此法案與《投票權法案》(Voting Rights Act)及《社會安全法修正案》(Social Security Amendments)並稱是最能充分展現美國自由主義的精神指標。《移民與國籍法案》通過後,大量亞洲、中南美洲移民湧入,讓美國社會人口結構出現了新面貌,也為各行各業帶來新人才能量。

從1980年代迄今,除留學生與專業人士外,華裔移民中也持續存在靠從事低階勞動工作賺取微薄薪資度日、不具合法身分的無證移民。這些非法移民多半集中在大型都會區,特別是紐約市,其中不乏1980年代來自中國大陸的留學生;1989年天安門事件爆發之後,選擇留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人數更是大量增加。

*看單篇不過癮?訂閱全本電子雜誌《全球中央數位雜誌

對於日裔來說,七國旅遊禁令則讓他們想起家裡老一輩曾親身經歷的辛酸史。現任非營利日裔美國人社群歷史保護機構「傳承」(Densho)創辦執行長湯姆.池田(Tom Ikeda,譯音)本身為第三代日裔美國人, 他說1924年《移民法案》(The Immigration Act)與川普的旅遊禁令具有非常相似的特質。

湯姆.池田在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專訪指出:「我知道川普的行動得到許多人支持,然而這些行動源自於存有偏見的民粹主義,令許多人感到害怕。我認為他們讓人們希望尋求安全的本能反應凌駕一切,而不顧某些應被顧及的道德問題。」

1924年的《移民法案》限制接納移民數量,規定以1890年的人口普查為基礎,每年來自任何國家的移民數,只能占在美國生活該國人數的2%,且法案禁止包含日本在內的東亞、印度及中東移民,對南歐與東歐的移民也有進一步限制。反對者批評這項法案「充滿種族歧視、違反美國精神」,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民間的反對聲浪卻不高。

受法案影響,時任日本駐美大使的埴原正直(Masanao Hanihara)與美國駐日大使伍茲(Cyrus E. Woods)雙雙辭職抗議。湯姆.池田說當時日本民情激憤,加上日本國內開始出現增強國力的主張,並且採取更積極軍事行動,「所以不但美日外交關係因此惡化,演變到最後就是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終於在1941年對日宣戰。」

小羅斯福總統隨後於1942年2月19日發布9066號行政命令, 強制重新安置任何可能威脅國家安全的民眾,使得12萬2,000 多名日裔被運往美國西岸的集中營囚禁,儘管其中7萬人擁有公民身分也難逃囚犯般的下場。曾主演《星艦迷航記》的知名日裔影星喬治.武井(George Takei)去年底曾公開表示,擔心這種作法被川普政府拿來用在穆斯林美國人身上。

「傳承」在2月19日舉辦了一場小羅斯福9066號行政命令75週年紀念活動,希望讓更多民眾對目前發生的事件得到更深入了解。湯姆. 池田說:「如今在充滿恐懼、仇恨與種族歧視的氣氛下,跟我們日裔社群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所經歷的遭遇,狀況非常類似。」(完)【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全球中央》2017年4月號;訂閱 《全球中央數位雜誌》;本文由《全球中央》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172.30.1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