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罩頂 北京祭嚴法管制
去年11月30日,北京當地多處霧霾指數「爆表」,有一處檢測點的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值一度飆到每立方公尺945微克,濃度逼近1952年奪去數千人生命的倫敦煙霧事件。
文/周慧盈(中央社記者)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 1次締約方大會(COP21)去年11月30日在法國巴黎登場之際,中國大陸京津冀(北京、天津、河北)地區連續多日遭逢嚴重的空氣汙染,灰濛濛的霧霾遮蔽了天空和視線,也曝露大陸在治汙和減排上面臨的挑戰。
去年11月底到12月初,大陸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連續五天出現重度以上的霧霾空汙,影響範圍超過50萬平方公里,接近法國國土面積。其中11月30日當天、也就是北京遭遇重度「霾伏」的第四天,當地多處霧霾指數「爆表」,有一處檢測點的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值一度飆到每立方公尺945微克,濃度逼近1952年奪去數千人生命的倫敦煙霧事件。對於如此大範圍的重度空汙,官方提出了「極端不利的氣象條件」說法,不過實際上問題的根源還是與中國大陸的燃煤消耗有關。
中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的比重高達70%,傳統煤炭利用方式主要是燃煤,而隨著經濟的蓬勃發展,煤炭使用量也不斷增加,造成近年來揮之不去的嚴重空汙問題。
統計顯示,中國大陸的碳排放量在2013年高達世界總量的29%;近一、兩年來,中國大陸開始減少煤炭使用量,2014年用量下降了近3%,是最近10多年來的首次下降。
巴黎峰會期間,一份由70位科學家共同合作、刊登於《自然氣候變遷》(Nature Climate Change)月刊的研究報告說,全球化石燃料的碳排量成長趨勢於2014年持平,2015年則將略為下滑約0.6%,主因中國大陸的改變。
*看單篇不過癮?訂閱全本電子雜誌《全球中央數位雜誌》
大陸社會環保意識的逐日抬頭以及國際社會的壓力,促成中國大陸這個崛起大國不得不正視減排工作的必須性。官方在《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畫(2014-2020年)》指出,到202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要達到15%,天然氣比重達到10%以上,煤炭消費比重則控制在62%以內。與此同時, 新能源類的核電裝機容量要達到5,800萬千瓦,風電裝機達到2 億千瓦,太陽能裝機達到1億千瓦左右,地熱能利用規模達到5,000萬噸標準煤。
此外,自去年1月1日起,大陸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正式施行。這部法律被形容為「史上最嚴環保法」,原因是主管部門可依法對違法企業「按日計罰」, 而且「罰無上限」。新法上路後不久,陝西某家業者就因違規被連續罰了相當於台幣7,900萬元的天價罰款。
「史上最嚴之法」出爐前,大陸環保法已經25年未曾修訂, 「法令落後於實際」的結果造成環保部門的處罰力度及執法手段都十分有限,相對於工商、稅務或公安等其他部門,環保部門顯得很弱勢,甚至被譏諷「沒牙齒」。「有牙齒」的新法施行後,大陸環保組織期待甚深, 但成效如何仍有待觀察。
*看單篇不過癮?訂閱全本電子雜誌《全球中央數位雜誌》
就在巴黎峰會舉行之際,大陸環保部針對京津冀派出10多個小組,重點督查企業在重汙染天氣時的應對措施落實情況,結果發現許多地區雖已啟動應急措施減少排放,但仍有不少企業違法,主要問題包括部分業者違法違規排放,「散煤汙染問題在很多地方十分嚴重」。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黎氣候峰會開幕時表示,中國大陸二氧化碳排放將在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並爭取盡早實現,屆時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45億立方公尺。
不過,習近平也表示,峰會將提出的《巴黎協定》應該有利於照顧各國國情,特別是開發中國家在國內政策、建設能力、經濟、結構方面的差異。應對氣候變化不應該妨礙開發中國家消除貧困、提高人民生活水準的合理需求。
習近平的談話透露出中國大陸在減排和經濟發展上不可避免的衝突,特別是在當前大陸經濟趨緩的情況下,如何兼顧經濟發展與環保治理,將是中國大陸政府的巨大考驗。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全球中央》2016年1月號;訂閱 《全球中央數位雜誌》;本文由《全球中央》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