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佬愛跑 造就跑馬熱潮
相較於波士頓與紐約馬拉松的嚴格參賽門檻,芝加哥馬拉松賽是美國三大賽事中最「友善」的一個,它沒有成績門檻,也不是抽籤決定,雖然名額有限,但只要對跑步有興趣,通通能參加,先報先贏。
文/江今葉(中央社駐紐約記者)
在好萊塢,不管是浪漫愛情喜劇片,還是諜報動作片,時常可以看見公園裡慢跑的鏡頭,不難看出老美有多愛慢跑。這也就難怪全球六大城市馬拉松大滿貫(World Marathon Majors, WMM,表一)裡,美國就有波士頓、紐約與芝加哥入榜。
號稱歷史最悠久的波士頓馬拉松,被馬拉松愛好者暱稱為「波馬」,1897年就已經開辦,118年來,每年愛國者日(四月第三個星期一)舉辦的波馬,都能吸引二、三萬民眾參賽,不少人將參加波馬當作「跑馬人生」的最光榮一役。
不過,波馬可不是隨便就能參賽的,波馬主辦單位要求報名的選手必須曾經參加波士頓田徑協會(Boston Athletic Association)認可的賽事,並取得符合各分齡組別的成績門檻,才能報名(表二)。但會按照所有報名選手的成績快慢,決定參賽選手,所以並不是先報先贏,還得有實力才行。
但也不是實力差就真的沒機會參加波馬。為了募款,波士頓馬拉松賽提供部分慈善名額,這類參賽者除了原先的110美元(約新台幣3,330元)報名費外,必須另外繳交3,000美元作為慈善捐款,但規定選手必須在6小時內完賽,否則也無法取得完賽證書。不過,證書和一般正規選手不同,對於真正的跑者來說,雖然是出錢做善事,但總還是少了點榮耀。
由於波馬名氣大,也讓它因此被恐怖份子盯上。去年發生在波士頓的馬拉松爆炸案,恐怖份子利用背包放置壓力鍋炸彈,在終點處引爆,造成3人死亡,上百人受傷,也讓今年的波馬賽事格外引人注目。
為了確保安全,今年連參賽者都不准攜帶背包,必須使用大會提供的透明塑膠袋,就是希望能確保今年賽事百分之百安全。
紐約馬拉松則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馬拉松賽事,參賽選手動輒超過4萬人。1970年才創辦的紐約馬拉松,一開始只是繞著知名的中央公園跑四圈,但在1976年時,為了慶祝美國獨立宣言200週年,改為城市馬拉松賽,象徵種族、文化的融合。
但這一改,將賽程從原先的公園慢跑,變成了必須跑遍紐約五大行政區、橫跨通聯大橋,還得繞著中央公園再跑一圈的超耐力考驗賽事,連參賽資格都硬是比波馬要快上十分鐘。
紐約不愧是最懂得行銷的城市,連辦馬拉松賽都弄得像嘉年華活動。每年11月舉辦的比賽雖然只有一天,但早在開賽前一週,主辦單位就已經開始舉辦大大小小相關活動,以吸引參賽者與民眾提早抵達紐約吃喝玩樂,也趁機行銷紐約。
就連向來被認為最孤單賽事的馬拉松,紐約都有辦法讓它現場轉播,上億收視人口帶進龐大廣告效益,讓紐約馬拉松賽事成為全球最賺錢的馬拉松賽事,經濟效益高達2億美元。
相較於波士頓與紐約馬拉松的嚴格參賽門檻,芝加哥馬拉松賽是美國三大賽事中最「友善」的一個,因為它沒有成績門檻,也不是抽籤決定,雖然名額有限,但只要對跑步有興趣,通通能參加,先報先贏。
不只是參賽沒有資格限制,芝加哥馬拉松的賽道也是最輕鬆的一個。穿越芝加哥北、中、南29個街區的環狀路線,因為沒有上下坡,路面寬廣、平坦,讓芝加哥馬拉松賽更容易衝出好成績,也讓這裡成為有名的「快速馬拉松」,多次寫下世界紀錄。
強調人文的芝加哥賽事,也是少見讓老弱殘疾人士優先出發的賽事,第一組參賽者是65歲以上殘障、公益團體選手,因為多了半小時的起跑優勢,讓他們能充分享受跑步的樂趣,不會因為遠遠落後領先組而更感挫折,還能獲得沿途民眾的大聲喝采,讓他們更能開心跑步。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