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2013年12月號
快樂時喝,哀傷時喝;喜宴尾牙少不了它,鬧事衝突也常因為它。巴西一位人類學者說:酒是超越善惡的飲料,但在現實世界,酒卻很難與塵世種種紛擾劃清界線。本期《全球中央》雜誌不喝酒,但從社會文化的角度談酒。不必乾杯敬酒,更不用酩酊大醉,且讓我們慢慢品味酒文化。
《全球中央》2013年12月號

管制食安 得從源頭做起

2013/11/28 14:22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分析歷次食安事件,多是將化工原料混入食品,或將合法添加物用在不對的食物上,衛福部為此計劃明年實施「非登不可」食品強制登錄新制,對添加物加以管制。

文/陳清芳 (中央社記者)

花 蓮縣大陳一村某家人氣早餐店,芝麻餅、蔥燒餅讓食客慕名前來,有人不經意往牆上一看,好幾張告示,一張是中央畜產會的肉品合格證明,又一張是澱粉未檢出順丁烯二酸的報告,還有被壓住的紙頭露出檢驗公司寶號,不禁笑問:「沙拉油呢?」,歐巴桑店員指著油罐回答:「都在這兒,給你看,沒問題的。」

言猶在耳,花蓮縣政府帶頭勸導轄內商店,捲入假油染綠(銅葉綠素)風暴的味全、大統、福懋、富味鄉等業者所有產品,最好撤下貨架,別賣了。

巷口阿嬤麵攤車上SGS公司的澱粉合格報告還沒有撕下,夜市醬油殘留過量致癌物質、橄欖油摻了傷肝腎的銅葉綠素、泡麵的調味油包檢出重金屬……黑心食品一波波,CAS、GMP等政府標章的食品紛紛中鏢,民眾不知還能相信什麼。

最精密的檢驗儀器遇到色澤偏綠的橄欖油、葡萄籽油、苦茶油時,也不敢保證能揪出違規添加銅葉綠素。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一直找不到脂溶性銅葉綠素標準品可供檢驗比對,實驗人員奮戰一個月,拿違規油當樣品,自行開發檢驗方法,才終於讓更多染色混油現形。

混油造假令台灣美食失色。政府部門管理思維得改變,否則30萬到40萬家業者,就算孫悟空變出分身也查不完,各式食品及其添加物推陳出新,就算如來神掌也無法一手掌握。

曾有一則故事說,小明過生日,媽媽說要準備「一萬人做的蛋糕」,端上桌的卻是普通蛋糕。媽媽解釋,從種麥、種甘蔗、養蛋雞、養乳牛到用麵粉、奶油、雞蛋等原料送進烤箱,做出成品,就是要這麼多人。

從食品生產加工的角度來看,食物從產地到消費者口裡,遠從四面八方海內外而來,動員人力何止萬人。自耕自製自炊自煮純粹天然食物的純真年代,好像回不去了,光是食品添加物就很多,以防腐劑、抗氧化劑、人工色素、香精、安定劑、乳化劑、膨鬆劑等籠統名詞,出現在食品標示的成分欄位。

分析歷次重大食安事件,業者的美味獨門秘方可能就是違規使用添加物。化工原料流入食品是一種違規態樣,2008年中國大陸三聚氰胺毒奶風暴,台灣2011年塑化劑風暴,2013年5月出現順丁烯二酸酐化製澱粉事件,三者共通點在於化工原料進入食物鏈,用來矇騙乳品檢驗,或以低成本製造濃稠、Q彈的添加物。

「如果業者明知故犯,非常可惡」,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名譽教授孫璐西說,天然麵包摻人工香精,越南米冒充台灣米,標示純麻油、純橄欖油卻摻精煉棉籽油或大豆油,最起碼都是能吃的食物,頂多是食品詐欺,不至於成為「毒」麵包、「毒」米或「毒」油;然而,將不能吃、有害健康的東西加到食物,真的就是「毒害」,她支持修法加重刑責遏阻不法。

塑化劑在動物試驗顯示會導致男胎雌性化、有危害生殖之虞,但消費者團體發現,食衣住行塑化劑無所不在,竟然沒人在管,最後促使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將塑化劑列管為毒化物,從源頭開始管制。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詹長權更疾呼,環保署的毒化物登錄制度要升級擴大,應該分工管理及追蹤化工原料進口後的流向,以免下次又有不能吃的化學物質替食品加料。

銅葉綠素混油則是另一種違規態樣,就是合法食品添加物著色劑用在不對的食物上。衛生福利部為此加緊腳步,明年實施「非登不可」食品強制登錄新制,輸入製造食品添加物的業者必須登錄成分、查驗許可證號、第一手的客戶,以供溯源管理。登錄之後,是否就能一條龍管源頭、管下游,仍有待考驗。

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組長蔡淑貞規劃,「非登不可」與衛生規範、經濟部工業局的商工登記、財政部進口貨品號列等資料庫連結,「否則我們不知道源頭業者進口量又是多少」。一些學者則建議,從稅金異動主動偵測食品業摻偽假冒賺取暴利的蛛絲馬跡,或是食安問題的上市櫃公司涉及內線交易的不法情事。

衛福部長邱文達挺過多次食安風暴,他向行政院提案通過跨部會聯合出擊,主動稽查柴米油鹽醬醋茶等民生食品,比如說,「到處都在賣台灣茶,哪有那麼多國產茶葉可以賣?」,他又說,再次修改《食品衛生管理法》,對於摻偽假冒的罰鍰提高到新台幣5,000萬元,刑責從三年到五年,另籌設食安基金,提高檢舉獎金等。

消費者被不合格食品名單搞到眼花瞭亂,最想問「還有什麼可以吃?」GMP標章掉漆,CAS國產米出包,經濟部著手徹查3,000多項GMP標章的食品,農委會忙著清理CAS農產品門戶,力圖恢復民眾對政府的信心,只是民眾似乎更相信電視節目常客的化學老師、醫師、藥學博士、養生專家等說詞。

國內平均每二年就會出現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迄今沒有一件被重罰,法院判決、消費者團體訴訟,也沒有達到懲罰性賠償的目的,今年大大小小食安事件九件,問題食品似乎愈查愈多,下一個未爆彈在哪裡?(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全球中央》2013年12月號;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醫師的減重控糖餐盤指南
172.30.1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