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厭戰後遺症 德國重振軍力挑戰大
對戰爭的恐懼、美蘇陣營的對峙,以及柏林圍牆倒塌後的相對和平,造成德國國防今日的廢弛。不過,自從俄烏戰爭開打,軍隊的現代化已是德國全民共識。
文/林育立 (中央社駐柏林記者)
走進德勒斯登軍事史博物館的特展室,眼前是一輛被炸毀的德軍獴式裝甲車(Mungo ESK),聚光燈照在窟窿般的車窗讓人感到驚駭。2018年10月,參與聯合國「國際安全援助部隊」(ISAF)的德國傘兵在阿富汗東北部昆都茲省(Kunduz)出任務,一名騎著腳踏車的自殺炸彈客突然在車旁爆炸,當場炸死五名阿富汗小孩和兩名德國士兵。
展場除了展出士兵的遺物,還可看到德國國防部長頒發的「勇氣榮譽十字勳章」,表揚爆炸發生後冒生命危險搶救同袍的士兵,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軍首次頒發的勇氣勳章。
《戰爭與和平─ 梅克爾(Angela Merkel)時代的聯邦國防軍》是這間德國最重要的軍事博物館去年9月揭幕的特展,展覽籌備時俄羅斯尚未入侵烏克蘭,不過已預告德國軍隊即將面臨的挑戰。「這輛被摧毀的裝甲車是重要的象徵」,策展人奈澤爾(Sönke Neitzel)導覽時說:「到底我們參與的是不是一場戰爭?」
二戰後共識「永不再戰」 導致德國武備廢弛
在波茨坦大學(University of Potsdam)任教的奈澤爾是德國唯一的軍事史教授,俄烏戰爭開打以來就成了媒體寵兒,經常上電視受訪。他的提問觸及德國社會的核心:德國從納粹獨裁的慘痛經驗學到教訓,「戰爭再也不要發生」(Nie wieder Krieg)在二戰後成了全國共識。
對戰爭的恐懼、美蘇陣營的對峙,以及柏林圍牆倒塌後的相對和平,造成德國國防今日的廢弛。在冷戰年代,東西德分屬蘇聯和美國領導的軍事同盟,安全保護傘由兩大強權提供,保家衛國的責任與盟邦分攤。兩德剛統一時,德國還有近50萬兵力、3,000輛主力坦克和600多架戰鬥機。2011年,德國完全廢除義務役,到了去年德軍裁到只剩下18萬人、300輛坦克和230架戰鬥機,與經濟實力完全不相稱。
民意也不支持軍隊在世界上扮演更重要角色,德軍從未單獨到海外出任務,每次參與聯合國和北約的任務須經國會同意。國防預算長年嚴重不足,備受盟邦詬病,逼得美國前總統川普放狠話揚言退出北約,甚至下令撤回大批駐德美軍。奈澤爾的解釋是德國「被朋友包圍」,民眾覺得歐洲再也不可能發生大規模戰爭,從2005年到2021年、也就是梅克爾執政時期,政府精力集中在內政,軍隊因此每況愈下。
展場上一頂軍用鋼盔,反映這個發動二戰的國家面對戰爭的痛苦和掙扎。去年2月25日,俄國出兵後次日,德國送5,000頂軍用鋼盔到烏克蘭,對是否交付軍火卻猶豫不決,被烏克蘭和國外媒體當成笑話。
對俄綏靖徹底失敗 德國防政策大轉變
俄烏戰爭爆發後的第三天,總理蕭茲(Olaf Scholz)在國會宣布將編列1,000億歐元(約新台幣3兆2,000億元)的特別預算,打造歐洲最強大的軍隊,表示「為了國家安全必須投資更多,才能捍衛我們的自由和民主」。這個歷史性的決定可說是德國國防政策的轉捩點,同時也標誌著德國對俄外交的徹底失敗。
1970年代推動的「東進政策」(Ostpolitik)是西德與東歐共產國家和解的起點,半世紀以來德國深信,與俄國維持友好關係,歐洲才有和平,沒想到對俄國的綏靖竟導致全面的侵略。俄國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在國營電視台的宣傳爪牙甚至動不動就威脅用核武攻打歐洲各國首都,從此北約共同防禦的使命再也不只是理論,而是現實。
德國原本有不送交武器到衝突地區的傳統,如今戰爭爆發一年來運交給烏克蘭的軍火洋洋灑灑,連最先進的雷達、防空武器、自走砲和主力坦克也不再是禁忌,還特地在斯洛伐克設廠維修戰場上故障的裝甲車。為強化北約的東北翼,德國派遣1,000名士兵到立陶宛,領導北約部隊抵禦俄軍可能的入侵。只要不是直接參戰,歐洲和北美的北約盟國無不全力軍援烏克蘭,裝甲車製造能力強大的德國在此扮演關鍵角色。
德國強軍路困難重重 俄烏戰爭拉抬支持度
德國軍隊有能力打仗嗎?軍事專家的共識是目前能力的確有限,未來也還有許多難關有待克服,展場上一架虎式直升機(Eurocopter Tiger)的模型具體而微說明德國增強軍力的困難。這個攻擊直升機計畫早在1984年就由德、法兩國啟動,拖到2005年才服役,直到今天不論是維修或武器都問題重重。
德國光靠自己難以打造先進武器,與他國合作卻又面臨成本和協調等多重障礙,讓人也難以對去年底德國、法國、西班牙在戰爭陰影下重新啟動的第六代戰鬥機計畫感到樂觀。「我跟你打賭,這輩子計畫不可能實現」,奈澤爾調侃說,鑑於過去的失敗經驗,他對德軍現代化的成功可能性也打問號。
不過,自從戰爭開打以來,德國民意對軍隊的支持度就顯著增加,社會開始討論恢復義務役的可能性,1月底新任的國防部長佩斯托瑞斯(Boris Pistorius)一上任就說千億預算不夠用,社會竟很少反對聲音。可見只要俄羅斯的威脅還在,軍隊的現代化已是全民共識。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