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男女皆兵 全民備戰躋身軍事強國
以色列男女都需服兵役,除了備戰,它更是年輕人成長與身分認同的重要社會和教育儀式,也為日後的職業奠定基礎。
文/賴素芬 (中央社駐特拉維夫記者)
以色列國防軍(IDF)是1948年以色列建國及地下民兵解散後正式成立,先後與周邊阿拉伯國家發生六場主要戰爭,以及數次規模不等的武裝衝突,70餘年來積累了豐富的戰爭動員經驗,形成獨具特色的動員模式。以色列躋身軍事強國的生存經驗,值得台灣借鏡。
女性也需參軍 役期至少兩年
以色列的兵源分為三類:義務兵役、預備役和職業軍人。義務兵役指所有符合條件的男女需在18歲時應召入伍。男性服役至少32個月,女性至少24個月。以色列年輕人一般在高中二年級時接受體能檢查、心理智能測驗(psycho-technical test)和面試,軍方根據體能狀況和測驗結果通知學生適合哪些軍種單位和職責項目,學生們可以根據興趣和理想申請兩到三個單位。
入伍後,所有新兵都必須經歷三個月的基礎訓練,學習紀律、射擊、急救、生化戰資訊和體能等基礎知識,結業後才開始本科訓練與服役。
以色列兵役的獨特之處,在於女性也要服義務役。建國之初,以色列第一任總理班古里昂(David Ben-Gurion)灌輸「人民軍隊」(people’s army)概念,對徵召女性加入國防軍給予兩個理由:一是基於軍事人員短缺、國家安全需求;另一個是軍隊對社會平等原則的承諾。這措施延續了女戰士參與以色列獨立戰爭的傳統。
1948年獨立戰爭期間,女戰士不僅參與戰鬥,並擔任重要的戰鬥指揮職務。戰後,他們不再進入戰鬥崗位,但仍繼續擔任培訓師。1990年代後期,經過高等法院判決後,以色列女兵重回戰鬥崗位,包括飛行學校。以色列在2000年通過《國防服役法》(Defence Service Law)修正案,規定女性在服兵役期間都有權與男性平等地擔任任何職位,除非該職位的固有性質另有要求。
另外,以色列與許多國家不同的是,它不透過學院培養軍官,通常是義務兵在服役8到12個月後因表現優異被篩選經軍官培訓課程後上任。
當兵不是職涯的中斷 反成未來職業奠基石
多數台灣年輕人似乎把當兵看成人生的一個暫時「中斷」,而不是身心成長的學習過程,也不覺得對自己的未來規劃有什麼建設性。反觀以色列,服兵役除了備戰,它更是年輕人成長與身分認同的重要社會和教育儀式,相當於其他國家的學院或大學。
班古里昂曾表示:「以色列國防軍不僅是保衛國家的手段,也是整合和建設以色列社會的手段。」年輕新兵在軍中學習各種技能,發展他們所長,與來自不同社經背景與地理環境的人並肩服役,享有相同的條件和權利。許多人從兵役中脫穎而出,展現領導能力、計劃、團隊合作和分析技能,為以後職業奠定基礎。
記者就認識一名曾在情報單位服役的21歲女子,如今她已退役,軍中的訓練讓她很快在高科技公司找到工作,從事數據分析,月薪新台幣16萬多元。未來她準備辭職讀大學,就讀電腦或數學相關的科系。
而曾擔任軍官的Amit,服役時第一年受訓執行心理智能測驗和面試作業,第二年升為軍官,負責指揮一個心理智能測驗單位、管理約50名士兵,期間表現優越,獲頒贈優秀榮譽獎章。她受訪時表示,服役三年期間,讓她接觸來自各個社會經濟層面的人、學習獨立自主、有責任感和如何領導和管理。這些生活技能對她退伍後的念書、工作及人際關係都有相當正面的影響。
另一位受訪的女軍官Maya,在軍中的職務是為軍人服務的社工人員。她表示服兵役是她成長的重要一環,擔任軍官讓她學習傾聽和領導,並在遭遇困難時發掘自己的力量和過去不知道的潛能。她退役後申請大學時選擇讀心理學,接著念社工碩士,現在在醫院實習。她這樣形容:「我進入軍隊時像一塊普通石頭,出來時是一顆拋光的鑽石。」
新創國家以色列 尖端科技多源自軍隊
最後值得強調的是,儘管國防經費占了以色列GDP的5.2%(2020-2021年),世界排名15,但國防軍同時也是以色列經濟增長的重要搖籃。
有「新創國家」(Start-Up Nation)美名的以色列,最主要的經濟出口是科技。它出口的許多先進科技都是出自軍隊的技術和研發部門。以色列民間的許多高科技與新創公司職員,尤其是研發部門成員,大部分是在服兵役時受軍隊培訓出來的科技工程師或分析師。以色列國防、兵役、教育、經濟和社會利益間的關係環環相扣,形成一個強韌的環境系統。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