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成為孩子 瑞典無補習的童年
這是因為瑞典人相信,孩子需要成為孩子,要參與有趣的活動以及豐富社交生活,才能健康地發展到成年。
文、攝影/黃齡儀 (旅居斯德哥爾摩)
在瑞典,要像亞洲一樣找到英文、數學、本國語文等科目的補習課程幾乎找不到。但是,在這裡可以找到其他各種活動的課程,包括騎馬、游泳、體操、舞蹈、溜冰等,而對於因故無法通過課程而不能錄取高中的學生,市政府會提供免費課程輔導。
這是因為瑞典人相信,孩子需要成為孩子,要參與有趣的活動以及豐富社交生活,才能健康地發展到成年。
12歲前沒有成績單 推崇五育均衡發展
讓亞洲父母驚訝的是,在瑞典,學前教育幾乎不用帶書包上學。瑞典人堅信玩就是最好的教育,自然就是最好的導師,所以小朋友們的活動表依序就是:吃早餐、戶外玩、吃午餐、睡覺、玩或戶外玩。
在正式教育上,你可能會驚訝學生書包之輕,因為到12歲為止,學生都不會收到成績單,相互競爭不是瑞典的思維。直到12歲前,他們更重視的是五育均衡發展。
課後有很多活動課程,但不像台灣那麼注重正規的學科教育。因為人們相信,只是學科理論培訓或單獨閱讀書籍,無法提供孩子一個健全快樂的童年。大多數活動課程都與體育或藝術訓練(音樂、舞蹈、繪畫等)有關。這些課程一學期大約10次,收費約1,500-2,000克朗,每堂課約150-200克朗(約新台幣450到600元),每次約45分鐘到一小時。
政府補助學才藝 學科落後才上補強課
如果孩子在學校表現良好,父母通常不會專注於特定科目或額外課程,更著重由不同的方式進行社會發展。但是,如果孩子落後並且表現不佳,首先,父母會嘗試從學校獲得免費特殊幫助,或聘請私人家庭教師。通常免費的額外課程名額非常有限,比較罕見,其他做法是聘請私人一對一家教。市政府也提供各種科目的暑期學校,但不是針對普通大眾,而是針對因各種原因未能通過課程要求,以致無法錄取高中的孩子。
此外,所有市政當局都必須提供「文化學院」(Kulturskolan),這是為孩子們提供有政府補貼的音樂或藝術、舞蹈等培訓。透過這些補助課程,不論家境富有與否,都有學習才藝的機會。至於比較常見的付費學科類課程是外語教學。例如,在斯德哥爾摩的暑期學校,可以找到中文、日語、韓語和西班牙語的課程,至於其他學科的課程則幾乎找不到。
瑞典講究人人平等 不鼓吹「贏在起跑點」
在大部分瑞典人想法裡,有一個根深蒂固的哲學:「教師要把注意力放在特別落後的孩子身上,而不是特別突出的孩子。」因此,講求英雄主義、競爭取向的菁英教育並不常見,反而是鼓勵團體思考、人人平等。
雖然近20年來也有不同意見,特別是由右翼政黨推動、鼓吹成就導向的菁英教育討論很多,但現實上改變有限。台灣廣告裡常聽到「贏在起跑點」的口號,在這裡不是大部分人的想法。
不過,瑞典也有菁英教育,但這裡的菁英教育不同於亞洲的以成就為導向的教育,而是傾向階級教育。舉例來說,想讓孩子接受菁英教育的父母,往往會把孩子送進著名、並收取高額學費的私立寄宿學校,孩子們只在週末回家。一個例子是溫藍(Värmland)縣的倫斯伯格(Lundsberg),它位於瑞典西部偏遠的鄉村。父母們希望孩子能與其他上流社會的孩子交往,那裡的費用也只有上層階級和富人才能負擔得起。現任瑞典國王就曾就讀非常著名的錫格突鈉人文學院(Sigtunaskolan Humanistiska Läroverket)寄宿學校。
瑞典的頂尖人才缺口 快樂教育下的隱憂
在2019年的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TIMSS)中,新加坡名列前茅。日本、韓國和台灣也高於平均值,瑞典卻低於經合組織國家的平均值。
此外,在這個不求成就導向的菁英教育思維下,對於大約5%被認為特別有天賦的瑞典學生來說,缺乏挑戰正是他們的共同點。他們認為,學校教育特別令人沮喪。雖然在2010年,修正了《教育法》,規定必須給予那些容易達到「至少必須達到的知識要求」的學生指導和激勵,以便能夠進一步發展他們的知識,但改變仍然相當有限。
長遠來看,教育和人才息息相關,雖然瑞典首都有著歐洲矽谷之稱,以能夠吸引許多外國專業人才來此居住為傲,但相對的,也可以說明,本地似乎缺乏相關人才,這或許也是快樂教育下的另一層隱憂。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