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畫家與偷畫賊》畫布下的療癒關係
捷克女畫家芭芭拉在畫展中畫作遭竊,但見到偷畫賊後,主動要求法官原諒竊賊,只是對他開出條件─必須做她的模特兒。
文/童一寧 (本刊特約記者)
《女畫家與偷畫賊》是挪威紀錄片導演班傑明李(Benjamin Ree)的作品,描繪一位女性畫家,與偷竊她畫作的賊所發生的深刻情誼。2016年,捷克女畫家芭芭拉(Barbora Kysilkova)在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行個人畫展,其中她最喜歡的兩幅作品:《天鵝之歌》與《克柔伊與艾瑪》不翼而飛。警方調閱監視器畫面後,幾天內就逮到兩個偷畫賊。其中一個,就是片中男主角卡爾(Karl Bertil-Nordland)。
在世俗想像中完全不可能成為朋友的兩個人,卻因為一樁竊案而結下不解之緣。兩人從一開始的對立,漸漸互相信任、療癒,最後發展出一種不是愛情,又比愛情更加深刻的關係。導演以旁觀者的角度,以攝影機清楚記錄下兩人角色的轉變,用三幅畫為核心,打破故事時間順序,以極富想像力的手法抽絲剝繭,呈現出這段關係中最動人的一面。
「讓我畫你」 畫家的唯一要求
芭芭拉第一次見到卡爾,是在畫作失竊案的開庭現場。卡爾坐在被告席上,手足無措又神情恍惚。這樣脆弱無助的卡爾,吸引了芭芭拉的目光,她主動詢問法官,是否可以上前與卡爾說話。法官與卡爾都覺得這個要求匪夷所思,但法官還是允許了芭芭拉。
芭芭拉問卡爾的第一句話是:「你為什麼要偷我的畫?」
「因為我覺得,很美。」兩人的感情,就從這段對話開始萌芽。
偷竊的當下,卡爾剛剛吸毒,完全不記得偷了畫之後發生了什麼事,連畫作的下落都一問三不知。出人意料的是,芭芭拉對於畫作被偷並不在意,還主動要求法官原諒卡爾,只是對卡爾開出條件:「你必須無條件做我的模特兒,隨時讓我畫你。」
撫慰受傷的靈魂 在畫中重生
在作畫的過程中,卡爾向芭芭拉坦承所有的過去:童年時被母親拋棄,無人疼愛獨自長大,成年後自暴自棄沉溺毒品。種種不堪的往事,伴隨著卡爾娓娓道來,都化作芭芭拉筆下的溫柔線條。幾次會面之後,芭芭拉把她幫他畫的第一幀肖像展示給卡爾。全身肌肉線條、刺青滿滿,就像是個幫派分子,一臉「生人勿近」的卡爾,竟然在一瞬間眼淚奪眶而出,倒在芭芭拉的懷裡,哭得像個無辜的嬰兒。
畫中的卡爾,一身白衣,手拿著晶瑩剔透的水晶酒杯,裡面裝著澄澈如水又濃烈似火的紅酒。別人眼中的卡爾,可能是打架鬧事、偷竊吸毒的壞東西,但芭芭拉卻用純潔無瑕的白衣,描繪出了她心目中的卡爾。畫裡卡爾手中的那杯紅酒,正象徵著基督教傳統中能夠清洗一切罪惡的耶穌寶血。長年以來,或許連卡爾本人都習慣了那個破碎沉淪的自己,但是他卻在芭芭拉的畫中得到了重生,那是全新的自我,也可能是卡爾自己都遺忘了的,最真實的自我。
不多久,卡爾嚴重車禍,幾近癱瘓,芭芭拉又帶著第二幅畫到醫院探望他。這一次畫中的卡爾抬起了頭,勇敢面對畫外的世界,神情自信坦然,健康爽朗。躺在病床上,全身插滿管子的卡爾,看到畫中的自己,這一次他傻笑了起來,像個孩子一樣。
這是片中的第二個轉折,卡爾與芭芭拉的形象也從此開始漸漸互換。傷癒後卡爾因故入獄,為了實現芭芭拉在畫中的期望,他在獄中努力復健,但是芭芭拉來探望他時,卻依然只對他手上有如耶穌被釘十字架的傷痕感興趣。卡爾不由得懷疑,芭芭拉究竟為什麼會對他好?是真的希望他能積極向上,還是只著迷於他黑暗破碎的那一面?
超越世俗的感情 相互療癒的關係
從故事開場就一直有如救世主的芭芭拉,也終於揭露她的黑暗過去。明明是捷克人,為什麼會住在挪威?原來芭芭拉曾經隨男友寄居柏林,卻在當地遭到嚴重家暴,幾乎失去求生意志,遇到挪威男友後才逃到奧斯陸定居。然而此時芭芭拉與卡爾的關係日漸緊密,引起芭芭拉男友的不滿。三人之間的糾結眼看要變成肥皂劇,但男友在衝突過後,竟然也默默接受了這段超越世俗的感情。
影片尾聲,卡爾當時偷走的其中一幅《天鵝之歌》,奇蹟般地找了回來。長期沒有靈感的芭芭拉,以及多年習慣自暴自棄的卡爾,都在彼此治癒之下重新振作。電影最後兩分鐘,曾經是偷畫賊的卡爾,協助芭芭拉一起布置畫展。鏡頭拉開,卡爾說他最愛芭芭拉後頸處的同心圓刺青,彷彿象徵著她純潔的心。鏡頭再拉遠,芭芭拉的新畫作掛在牆上,驟眼看上去,畫中親密的兩個人像是卡爾與前女友,但仔細一看,女方的後頸處,有一個同心圓刺青。芭芭拉把自己畫進了畫中,在想像的世界裡,與卡爾永遠合而為一。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