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2021年1月
「美國回來了!」在紛擾與爭議不斷的2020年總統大選勝出後,民主黨籍總統當選人拜登這樣告訴世人,準備再度在全球發揮領導作用。
全球中央2021年1月

不想當消費街貓幫凶 香港護貓粉專的哀傷告白

2020/12/31 11:32(2021/1/4 13:28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由香港街貓攝影師葉漢華所成立的臉書專頁「捕貓捉影」,在幾個月前失望地宣布不再發布貓照,他在臉書告別文上寫著:「我沒欠你,只欠街貓。」

文/張 謙 (中央社駐香港記者)

葉漢華大概10年前在臉書設立了「捕貓捉影」專頁後,就不斷上傳他拍攝的街貓照片,與網民分享,希望讀者關心街貓的狀況,也培養出一票萌貓照的愛好者。不過,幾個月前,他突然宣布不再更新照片,他在貼文上寫著「對觀眾,我不想太在意,因為你們當中太多人也沒在意城中的動物,懶得採取行動」,「我寧可收起讓你得到所謂治癒的作品,都不讓你白白去消費牠們」。

當時面對媒體訪問,葉漢華表示「不想成為消費街貓的幫凶」,顯得相當失落;經過數月沉澱,他近日接受《全球中央》專訪,仍展現出對街貓的熱誠。他說,「捕貓捉影」只是階段的結束,正在思考下階段如何以更好及實際的方式護貓。

採訪工作前的偶遇 開啟他10年街貓寫真

今年40歲的葉漢華,年輕時在九龍官塘職業訓練中心學習攝影,畢業後從事攝影記者,曾在不同的新聞媒體工作。也是因為從事新聞攝影,令他有機會接觸到街貓。他說,在媒體工作時,每次參加記者會前,都有一點空閒時間隨處閒逛及拍攝,讓他注意到街上的流浪貓。

他說,最初只是胡亂拍攝街貓,沒有特別想法,後來他開始把拍攝到的流浪貓照片放上自己在臉書設立的平台,引起一些人關注。

在投入拍攝街貓後,他開始發現街貓非常多,只是被社會忽略,於是他有了一個想法,就是把更多照片上傳網站,讓市民了解問題,而新界荃灣一間廟宇的流浪貓就成為他拍攝的重點。

拍攝的過程中,葉漢華注意到街貓也有群組之分,各群組有不同領袖;一段時間之後,他又發現廟宇內的一些貓隻往往會消失一段時間,後來再出現時,耳朵會少一角,追查之下,原來是志工帶牠們去絕育後的標記。

自此,他與志工也建立了關係。後來他一邊工作,一邊充當志工,協助捉一些貓隻接受絕育,他拍攝的街貓照片也愈來愈多。

香港動保觀念漸升 但付諸行動者仍少

葉漢華說,他大概自2011年起把街貓照片上傳網路,網民的回響也日漸增多。把流浪貓照片上傳,是希望帶來貓隻的訊息,喚起人們對街貓境況的關注,更不要虐貓。

他說,當初在街上拍攝流浪貓或把貓隻照片上傳到網站時,有人把他標籤為「貓痴」,看法負面,反映出有人對其護貓的動機和努力有所誤解,也說明當時社會對動物保護的冷漠。

但時間印證,他的工作慢慢扭轉了市民甚至媒體對動保的觀念,不再以偏見看待護貓者。

在投入拍攝街貓後,葉漢華曾於2012年以貓為主題舉辦攝影展,引來書商關注,後來雙方合作,他出了人生第一本書,介紹在廟宇的貓隻;其後,他再與別人合作出版了另一本貓書,焦點之一是掀起讀者對保護動物政策的關注。

經過長時間的投入,葉漢華已成為護貓的標誌性人物,但2020年9月,他突然公布不再更新臉書群組的貓照,令外界猜測他是否因為對這方面的付出感到失落,因而放棄近10年的努力。

他接受媒體訪問時提到,2020年2月香港青龍頭深井豪景花園發生虐畜案,30隻寵物遭人從高空拋擲墜樓,死傷遍地,律政司最終不起訴。他在臉書發表相關資訊與分析,並發起聯署,但獲得的效果遠不及平時的一張可愛貓照,顯見真正願意付諸行動的人很少。

但他顯然沒有放棄,只是正在思考今後的方向。

感嘆動保法令不如台灣 思索以具體行動護貓

葉漢華這次受訪表示,過去他是以照片引起社會對街貓的關愛和關注,今後他會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在護貓的具體工作上。

他說,今天的港人對防止虐待貓隻已有所覺醒,心態變了,願意無私地上街聲討虐貓行為,這說明他過往的工作是有效的,無數的照片喚醒了一些人對街貓的關注。

下一步如何走,葉漢華需要多些思考,但方向應是推動政府修改法令,令貓隻或其他寵物獲得更大保護。他認為,香港的相關法令相對落後於日本和台灣等地,市民對相關法令也不理解,一般只作情緒性批判。

以台灣為例,當地不會人道毀滅動物(安樂死),而香港大致上只給予被捕寵物四天時間,之後就會進行人道毀滅。他說,在保護動物上,台灣無論是社會關注的程度和配套都比香港好。

再者,香港漁護處的動物收容所從未對外開放,市民要接近或領養被遺棄寵物,只能透過中介團體去做。

葉漢華今後會在社交平台或其他管道繼續發聲,目的是引導市民關注防止虐待動物的法令問題,相信這對保護動物更實際及更有效。

他說,這也是為甚麼他把臉書專頁從過去的「捕貓捉影」改為「捕貓捉影2.0」,這寓意他的護貓理念進入另一階段。第一階段既已引起市民對護貓的共鳴和關注,下一階段就是思考如何解決實際問題。

*看單篇不過癮?中央社電子書城《全球中央》電子雜誌、紙本雜誌全面特價中。
*訂閱紙本雜誌《全球中央訂購單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172.30.14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