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政策綱領2.0 打造2025失智友善台灣
失智防治照護再進化系列報導1(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7日電)衛福部公布新版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從提升失智確診率、提高對失智者家屬支持服務、讓更多民眾了解失智症,打造友善社區,目標要在2025年達成失智友善台灣。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平均每3秒鐘就新增1名失智症患者。台灣目前估計有超過27萬失智人口,預估未來平均1年將增加1萬人。
衛生福利部在2013年曾發布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暨行動方案(2014年至2016年執行),但推展成效有限,監察院在2017年時提出調查報告,認為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暨行動方案有缺失,對失智症者及照顧者的服務量能明顯不足,有需求的民眾可能「看得到、用不到」。
人口老化而來的失智巨浪是全球議題,世衛在2017年公布「「2017-2025年全球失智症行動計畫 」;台灣跟上國際腳步,在2017年12月底也公布「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2.0」。
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2.0訂定中、長程目標,在2020年,希望全國有63處失智症共同照護中心、368處失智症社區服務據點;5成以上確診的失智者及家庭照顧者可獲得個管師的諮詢轉介及所需服務;在2025年則達到7成以上。
在失智識能方面,2020年希望全國民眾有5%以上對失智有正確認識及友善態度;2025年達到7%以上。
衛福部次長薛瑞元日前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在長照2.0中,已將失智症患者照護列為最優先項目。過去長照評估常強調「失能」,但極輕度、輕度失智者不會失能或僅有輕微失能,進入長照服務可能受阻,照顧成為家庭最大衝擊,且沒有足夠的居家、社區或機構資源能協助。
薛瑞元表示,在新版的照護綱領下,要努力把照顧系統建立起來。目前失智症的診斷率比較差,經常是因為就診率不好,因為家屬會有疑慮:「縱使帶去診斷,證實是失智,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沒有後端的照顧模式,家屬沒有誘因,要提高診斷率,一定要從照顧系統做起。
目前全台有20家失智共同照護中心,結合醫療專業、社區照護資源,協助全民認識失智症、提升確診率,也會教家屬照顧技巧;另有134處失智社區服務據點、8處失智症互助家庭、7家失智症團體家屋。
薛瑞元說,對家屬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喘息」。家屬可以帶失智者到社區服務據點,但過去可能因據點開放時間太短,使用未必方便。目前研議重整開放時間,如將過去每天開放、但只開半天改成一週開2或3天,但全天開放,家屬就有足夠時間可以休息。
服務據點不只提供課程給失智者,家屬也可陪同參與、甚至可加入輔導諮商、按摩等服務,讓家屬有對象可以傾吐苦惱、抒解壓力。若是互助家庭,也可以彼此傾聽、交友,不會因為照顧家人失去社會參與。
薛瑞元說,今年會積極開拓社區服務據點,持續擴充到264個以上,估計可服務約4萬多人,應可達到極輕度、輕度失智人口的4成覆蓋率。
提升民眾對失智識能、發展友善社區也是新版失智綱領重點;薛瑞元坦言,友善社區經營「比較麻煩」,牽涉到整體社會文化的改變。他過去曾提出「市區車速降速」,守護老人行的安全,但被酸民罵翻。但他強調,如果未來老年人口會達到1/3,「現在大家習以為常的事情,在未來就不適用。」
薛瑞元表示,友善社區的重點就是要讓老人能安心出門,不會因為社會不友善而被迫窩在家、失去社會參與,也沒有經濟活動,社會一定也會大受影響。未來要從翻轉文化跟社會風俗做起,將徵求小社區的友善計畫。1070107
延伸閱讀》善用長照資源唸書、學認字 失智小玉阿嬤圓了「上學」夢
延伸閱讀》照顧者心聲 盼大眾對失智更認識
延伸閱讀》讓失智者安心出門 社會文化待翻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