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直擊|花蓮震後重建路|中央社 CNA

現場直擊|花蓮震後重建路|中央社 CNA

2024年4月3日上午7時58分,芮氏規模7.1的強震重創花蓮,市區建物倒下,路毀橋斷,巨石轟然墜落在峻秀壯麗的峽谷。一年過去,中央社採訪團隊重返太魯閣,大地傷痕仍在,生命力蓬勃的原生植被已從岩壁裂縫萌芽。大自然與人,正以堅韌的復原力量重新站起。

被貼紅單、已判定將拆除的馥邑京華大樓,是位於市區共6棟的15層集合住宅,4月3日大地震後,150戶人去樓空
被貼紅單、已判定將拆除的馥邑京華大樓,是位於市區共6棟的15層集合住宅,4月3日大地震後,150戶人去樓空。中央社記者王騰毅攝 114年3月21日
家園沒了,馥邑京華管理委員會監委黃展宏心酸難過之餘,積極爭取政府協助拆除危樓,之後進行都更重建
家園沒了,馥邑京華管理委員會監委黃展宏心酸難過之餘,積極爭取政府協助拆除危樓,之後進行都更重建。中央社記者王騰毅攝 114年3月21日
馥邑京華建築受損嚴重的區域梁柱鋼筋外露扭曲變形,磚頭水泥塊散落一地
馥邑京華建築受損嚴重的區域梁柱鋼筋外露扭曲變形,磚頭水泥塊散落一地。中央社記者王騰毅攝 114年3月21日
建物結構受損嚴重,需架設H鋼進行支撐
建物結構受損嚴重,需架設H鋼進行支撐。中央社記者王騰毅攝 114年3月21日
即將拆除的馥邑京華大樓,管理室牆上的時間仍停留在地震當下
即將拆除的馥邑京華大樓,管理室牆上的時間仍停留在地震當下。中央社記者王騰毅攝 114年3月21日
太魯閣國家公園布洛灣上台地的山月村,原是園區內熱門的住宿地點,地震風災後聯外道路成重災區,少了人跡的園區草皮隨意生長,春季開滿紫色小花
太魯閣國家公園布洛灣上台地的山月村,原是園區內熱門的住宿地點,地震風災後聯外道路成重災區,少了人跡的園區草皮隨意生長,春季開滿紫色小花。中央社記者王騰毅攝 114年3月21日
學者建議太魯閣應進行更詳細的災害風險評估等前置工作,在尚未完成與確保安全無虞前,不宜貿然開放遊憩區、步道或景點
學者建議太魯閣應進行更詳細的災害風險評估等前置工作,在尚未完成與確保安全無虞前,不宜貿然開放遊憩區、步道或景點。中央社記者王騰毅攝 114年3月20日
地震過後多處邊坡裸露,為防止外來種入侵及加速裸露地植被復原,園區第一時間與學者共同進行採集原生植物種籽,並用於裸露地進行復原工作,已有初步成效
地震過後多處邊坡裸露,為防止外來種入侵及加速裸露地植被復原,園區第一時間與學者共同進行採集原生植物種籽,並用於裸露地進行復原工作,已有初步成效。中央社記者王騰毅攝 114年3月20日
蘇花公路沿線的崇德、大清水遊憩區,預計今年4月初可望完工
蘇花公路沿線的崇德、大清水遊憩區,預計今年4月初可望完工。中央社記者王騰毅攝 114年3月21日
在太魯閣部分區域尚未完全開放時,太管處盼望減少對單一景點太魯閣的依賴,積極推廣山海小旅行,推廣遊客到七星潭造訪
在太魯閣部分區域尚未完全開放時,太管處盼望減少對單一景點太魯閣的依賴,積極推廣山海小旅行,推廣遊客到七星潭造訪。中央社記者王騰毅攝 114年3月21日
製作/數位新聞中心
攝影/王騰毅
網頁設計/劉姿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