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大選

小黨怎麼了?解析各黨支持度變化

現行選制不利小黨發展,但小黨的變化不只受到選制影響,與政黨策略、其他政黨的路線也有很大的關係。「圖解大選」互動專題第二部,將帶你從隸屬泛藍、泛綠的小黨切入,了解他們的崛起與衰弱,並剖析本屆大選的可能走向。

小藍小綠歷屆分析
得票數
區域立委
政黨票
總統
立委席次
親民黨
新黨
無黨團結聯盟
小藍得票數
誰是小藍?
宋楚瑜
張昭雄
李敖
馮滬祥
宋楚瑜
林瑞雄
宋楚瑜
徐欣瑩

將上述小藍政黨新黨、親民黨、無黨團結聯盟與民國黨的區域立委、政黨票以及總統得票數逐步堆疊,可看到小藍2000年至2016年的支持度變化。

  • 新黨
    1993年

    創黨成員

    國民黨少壯派立委成立的「新國民黨連線」

    背景

    因反對時任國民黨主席李登輝,趙少康、郁慕明等人從國民黨出走組黨

  • 親民黨
    2000年

    創黨成員

    宋楚瑜競選期間成立的「新台灣人服務團隊」

    背景

    宋楚瑜因爭取國民黨總統提名失利,自行以無黨籍身分參選。選後宋楚瑜創辦親民黨

  • 無黨團結聯盟
    2004年

    創黨成員

    10位第五屆立法委員,首屆黨主席為張博雅

    背景

    主張跳脫藍綠,打破政治僵局。但立場仍較傾向泛藍

  • 民國黨
    2015年

    創黨成員

    徐欣瑩退出國民黨後著手成立

    背景

    提出「政黨合作、不再惡鬥」主張。2019年與「妙天禪師」的國會政黨聯盟合併

2000年宋楚瑜脫離國民黨與長庚大學校長張昭雄搭檔參選總統,瓜分國民黨票源,宋楚瑜得票雖勝過連戰,但以30多萬票差距敗給陳水扁。選後,宋楚瑜成立親民黨。

註:2000年宋楚瑜雖為無黨籍,但競選團隊為親民黨前身,故將票數計入親民黨。

新黨則是提名李敖與馮滬祥參選總統,但許多黨員退黨支持宋楚瑜,引發內鬨。親民黨成立後,許多新黨立委直接加入親民黨,新黨勢力逐漸減弱。

2001年親民黨因有許多原國民黨與新黨的議員、立委加入,立委選舉聲勢大振,一舉拿下46席,取代新黨成為立法院第三大黨。

新黨則因黨內不斷內鬨,加上原有的支持者轉向,選票大量流失,僅在金門縣獲得一席立委。

2004年親民黨與國民黨聯盟,宋楚瑜擔任連戰副手參選,連宋配以不到3萬票的差距落敗。立委選舉親民黨席次減至34席,但仍是第三大黨。

新黨在立委選舉與國民黨合作,合推一席不分區立委,推出的8位候選人有7人以國民黨名義參選,但最終在國會仍只維持一席。

無黨團結聯盟成立後不久即遇上立委選舉,共提名32名候選人,僅在區域立委獲得6席。

2008年國民黨與親民黨推動「國親聯盟」,大部分親民黨籍的區域立委候選人都以國民黨名義參選,親民黨也未提名不分區立委,而是由國民黨釋出4席名額。最終親民黨共贏得9席立委,但以自身名義當選者只有1席。

新黨同樣與國民黨合作提名候選人,但仍以自身名義參與不分區立委選舉,最終雖獲得第三高票38.6萬票(3.95%),但未超越5%門檻因此未獲得席次。

無黨團結聯盟有5位區域立委尋求連任,其中有4選區獲得國民黨禮讓參選,最終獲得3席,成為立法院第三大黨。

※2008年立委任期改為4年,席次從225席減半至113席,並將選制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

國親兩黨缺乏互信,2012年選舉不再合作,宋楚瑜與學者林瑞雄搭檔參選總統,親民黨也自行提名立委候選人。最終宋林配獲得不到37萬票,區域立委全軍覆沒,僅原住民立委獲1席,不分區立委獲得2席。

這屆新黨未提名區域立委,政黨票則是因親民黨競爭導致得票率降低,僅不到1.5%,未獲得席次;無黨團結聯盟則是減為2席。

2016年宋楚瑜與民國黨主席徐欣瑩搭檔參選總統,雖未當選但得票較前一屆大增;親民黨區域立委依然全軍覆沒,不過政黨票獲得80萬票(6.52%),得到3席立委;民國黨的支持度則未因徐欣瑩參選副總統而拉抬,在國會沒有拿到席次。

本屆新黨政黨票得票率4.18%,雖未獲得席次,但因政黨補助款門檻從得票率5%降為3.5%,新黨首次獲得補助;無黨團結聯盟則是僅有高金素梅獲選山地原住民立委。

小藍小綠歷屆分析
得票數
區域立委
政黨票
立委席次
台聯
時代力量
小綠得票數
誰是小綠?

將上述小綠政黨綠黨、台聯與時代力量的區域立委及政黨票數逐步堆疊,可看到小綠2000年至2016年的支持度變化。

  • 綠黨
    1996年

    創黨成員

    台灣社運界多個團體,首屆黨主席為高成炎

    背景

    社運團體為了爭取真正來自社運的政治發言空間,因而成立綠黨

  • 台灣團結聯盟
    2001年

    創黨成員

    原國民黨本土派黨員及民進黨獨立派黨員

    背景

    2000年首次政黨輪替後政局混亂,辭去國民黨主席的李登輝透過子弟兵籌組新政黨

  • 時代力量
    2015年

    創黨成員

    由學者、社會運動人士組成的社運型政黨

    背景

    太陽花學運後,主要參與者認為應進入政治體制來實踐主張,因此籌組政黨並以「超越藍綠」自許

2001年選舉在前總統李登輝的賣力拉抬下,台聯成立3個半月便在國會選舉獲得13席,取代新黨成為台灣第四大黨。

台聯在2004年總統選舉全力輔選民進黨陳水扁連任,立委選舉則因綠營票源分散,台聯內部也傳出內鬨,最終獲得12席立委,較上屆少一席。

2008年台聯內部出現分歧,並未全黨支持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謝長廷。立委選舉也同樣遇上與民進黨票源衝突問題,立委選舉台聯全軍覆沒,不僅席次掛零,也未能獲得政黨補助款。

※2008年立委任期改為4年,席次從225席減半至113席,並將選制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

2012年台聯呼籲選民把總統票投給民進黨蔡英文,區域立法委員投民進黨,政黨票投給台聯。台聯喊出「一戶分一票,台聯不能倒」以及「生死存亡、最後一戰」催票,最後激出近9%的政黨票,贏得3席不分區立委。

綠黨則是在這屆得票顯著成長,雖未獲得席次,但政黨票超越新黨,躋身台灣前五大黨。

太陽花學運後,新興第三勢力崛起,尤其是同樣偏向台獨立場的時代力量,嚴重衝擊台聯2016立委選情。雖然台聯與基進側翼合作共推不分區立委,但最終政黨票僅獲得30萬票(2.51%),無法獲得不分區立委席次,區域立委也皆競選失利,台聯徹底退出國會。

時代力量在立委選舉和民進黨合作,首次參選即獲得3席區域立委與2席不分區立委,取代台聯成為立法院第三大黨;綠黨則是與社會民主黨組成「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參選,雖然票數有所增長,但仍未能前進國會。

小黨百花齊放 第三勢力將左右朝野局勢

過往小黨成立多有幾種原因,有些創黨者是從大黨出走,有些是抱持統獨或特定議題主張成立,也有政黨起源於社會運動,後來將社運能量轉入體制內組織。

目前檯面上較有聲望的小黨,多半主張自身是有別於國民黨、民進黨的第三勢力,鎖定不滿藍綠的選民。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藍綠兩大黨已經輪流完全執政,但外界評估明年國會很有可能各黨都不過半,屆時第三勢力,甚至是第四勢力都有可能左右朝野局勢。選民手上的政黨票,也將左右國會席次消長。

兩票制實施以來,政黨票愈來愈長。2012年有11個政黨參與不分區席次選舉,2016年增加到18個。這幾年又有不少新政黨成立,例如台灣民眾黨、喜樂島聯盟、一邊一國行動黨、台灣維新黨、國會政黨聯盟等;根據中選會統計,2020大選的政黨票上將會有19個政黨。

現行立委單一選區制度下,小黨參選人若沒有大黨合作禮讓,很難拿下區域立委席次。因此攸關不分區立委席次的政黨票,成為第三勢力躋身國會的不二法門。

時代力量承襲2014年太陽花學運風潮,成為立法院的第三勢力,在諸多議題都和藍綠兩大黨分庭抗禮。但2019年民眾黨成立,兩黨票源重疊性高,時力又因內部分裂,許多戰將退黨離開,能否延續國會席次,將是接下來選舉關鍵。

台灣民眾黨2019年8月舉行創黨成立大會,台北市長柯文哲(中)到場後向大家揮手致意。(中央社檔案照片)

台北市長柯文哲的台灣民眾黨,訴求「藍綠推兩邊、民眾擺中間」,這次一口氣推出17席區域立委與28席不分區立委。身兼主席的柯文哲雖馬不停蹄輔選,選民是否埋單,還待開票印證。

2020年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將是第4度參與總統大選,是否發揮「母雞帶小雞」功能,挹注不分區選票,同樣成為外界關注點。

親民黨的不分區名單裡,還有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的核心幕僚劉宥彤、蔡沁瑜,分別排在第4與第9,郭台銘大力推薦的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也名列第3。這些人若進入立法院,郭台銘在國會也是一個不可小覷的力量。(記者郭建伸)

藍綠得票數比一比
得票數
小藍
小藍+國民黨
小綠
小綠+民進黨
小藍 vs.小綠

將小藍與小綠歷年的得票數疊在一起比較,可看到明顯的差異與起伏。

但若將小黨票數與國民黨、民進黨相比,這些變化就顯得微乎其微。國、民兩黨一直都很大,那這些小黨就沒有作用了嗎?其實不然,下一篇「從藍綠勢力消長 看小黨的影響」將帶你從立委席次看小黨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