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與鐵

發稿時間:2023/03/17
太陽與鐵:三島由紀夫總結一生的哲學告白,獨家收錄三島文明論巨作《行動學入門》【精裝典藏版】
太陽與鐵:三島由紀夫總結一生的哲學告白,獨家收錄三島文明論巨作《行動學入門》【精裝典藏版】
作者|三島由紀夫
譯者|邱振瑞
出版社|大牌出版
出版日期|2023/03/15

  在三島由紀夫的文學作品中,自傳式的作品很少,《太陽與鐵》發表於1968年,是他在自我的意識下所做最大限度的告白,也是他最後的告白。在三島的作家生涯之初,他先是以詩人的身分來寫作,後來他尋得「肉體的語言」,以自己的血肉來充滿作品。

  三島在本書中提出:人類可以使意志和肉體轉換成太陽和鐵的意志。他將自己的信念凝成了太陽,太陽即是肌肉造型的外在榮耀,輝映著肌肉;而鐵則是肌肉內涵力量的型態。他雕琢身體來當作死亡的容器,透過肉體,使精神世界裡的所有譬喻都得以成真。在三島的創作過程中,他時時刻刻都在思考自己人生「最後的臺詞」。而他自己,其實也就是他最後的創作。

內容節錄

《太陽與鐵:三島由紀夫總結一生的哲學告白,獨家收錄三島文明論巨作《行動學入門》【精裝典藏版】》

▋行動學入門

何謂行動?

  行動本身有其自身獨特的邏輯。因此,行動一旦開始,直到結束是不會停止的。可以說,這種情形與發條玩具很相似,只要發條在上緊狀態,它就會持續相同的運作。對於知識人而言,行動這種邏輯令他們感到畏懼,因為如果不對此稍加留意的話,他往往就會被引入歧途而無法抽身。最近,我認為作家野坂昭如在感情上可能表明立場支持「三派全學聯」,然而僅只幾個星期,情況卻為之丕變,他放棄了上述聲明。因為他並非不知道行動可能把人帶到何處,毋寧說,正因為他明確知道後果因而緊急做罷。在這一點上他是個聰明人,在發條還未鬆弛前即停止了行動,也可以說,這證明他從一開始就沒付諸行動。

  日本刀一拔出刀鞘時,就展現其獨特的動作。這與槍枝子彈射出的瞬間相似,它一開始就按此行動展開。槍枝一瞄準敵人射出子彈,它便朝彈道直射而去,這時如果來個陰錯陽差,如子彈即便打中了鋼盔正面,有時也可能先在鋼盔內繞過一圈,再從頭部後方鑽了出去。雖說這種不如預期達成的行動所在多有,至少它都得遵從朝著目標發射的法則與邏輯。如果我們可以對著飛到半途的子彈說:「喂,你要去哪裡?去買香菸?去公共澡堂嗎?」那麼,子彈可能會說:「我去殺死敵人!」然後迅速朝敵人直奔而去。對子彈而言,它不可能一下子去澡堂,一下子去買香菸,消耗在次要的目的上。日本刀在此方面亦有異曲同工之妙,它拔刀速度不如子彈之快,但一旦拔出了刀鞘,絕不會毫無目的沒砍斬到東西或人就插回鞘內,因為沒有確定目標而貿然拔刀的話,往往會以失敗告終。

  我們可以從「日大騷動」中看到最佳的例證,幾名體育會的學生手持日本刀闖入了日本大學校園惹事,不料,他們立刻被奪刀壓制且招來了一頓暴打。話說回來,我實在難以相信,有人手持日本刀不傷人見血就收鞘的。依此推想,難道這把日本刀闖入校園並非以殺傷為目的,而是恫嚇或脅迫之用?若果真如此,它就與本來目的相違背了,而違背本來目的,使用武器的當下就毫無鋒利可言了。這起事件也可與本年度的治安出動 相比擬。顯然的,如果治安出動旨在行使震懾或威嚇的話,必然就要準備數萬發子彈或幾千支槍械,問題是,最終它若沒發揮應有的效力,其情況就會如掉入上述日本刀相似的困境。在此,我覺得武器這種東西隱含著奇妙的性質。

  武器本身與行動未必是相融合一。我認為這如同以前戰爭中的行動一樣,武器必然有其明確的用途,因此,我認為行動的定義在於人與武器同一化,並朝目的勇往直前。因為我們不可能毫無目的的行動,既然身為男人,不可能不以肉體來展現行動的。當然,看見有學童掉入河裡勇於捨身相救,那是行動的體現之一。從自衛隊的立場來看,他們參與颱風或地震救災活動也屬於這個範疇。然而,在這種情況下,以肉身拯救人命與自然搏鬥的行動是做人的根本,行動本身都必須專注於這個目的對象。

  因為不存在沒有目的的行動,那些沒有目的的思考或單憑感覺的人,忌憚和害怕行動,能避則避。不用說,有思想和邏輯目的展開行動時,最終不表現在措詞和言論上,而必須回歸於肉體行動之中。所有肉體行動都可能危及自身,沒有比這更恐怖的了。肉體有塑造肉體自身的獨特喜悅,這個喜悅即所有舞蹈的愉悅,與所有運動的暢快感相聯繫著。其目的性並不明顯,而越是以美為宗旨的行動,其行動本身就越接近藝術的無限性。我在前文中已述及,在體育運動當中,體操運動最接近藝術與行動的交界線。

  行動的特色在於不空耗時間。我之前有過幾次行動的機會,例如,參加東大全共鬥的討論會,集會時間只需兩個半小時。因此,我幾乎不需任何準備,從我家乘上計程車直奔駒場的東大校園,討論會一結束,再搭乘計程車回家而已。往返時間抓得寬鬆些,不超過四個小時。然而,社會過度宣揚炒熱那場行動的氣氛,有一段時間成了人們興趣和關注的焦點。而且,他們只關注我參與東大全共鬥討論會中的發言,不過,對我來說,在一個月中的四小時並微不足道,觀看一部戲劇、欣賞一部電影長片也要四小時,人們卻只對這短暫的時間感到興趣,對我如何度過一個月當中二十四時的三十倍──七百二十小時漫長的時間卻興趣索然。七百二十小時扣掉四小時的七百一十六小時,雖不能說我全部時間都埋頭寫作,但大半時間我都持續不懈認真地撰寫小說。如果我不付諸行動,就會無限拖延下去,我寫到第三冊小說花了四年,若不行動不知要幾年才能完成第四冊小說。行動貴在迅速,思考性和藝術性的工作非常耗費時間精力。但是,活著的意義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體現出來,而死亡瞬間即到,問題在於人們重視何者呢?

  西鄉隆盛在城山切腹自盡永遠被人追憶,特攻隊在極短時間進行冒死攻擊同樣受到銘記。只是,一般人看不到他們整個生涯和受過幾百小時訓練的過程。行動如瞬間爆裂的煙火,但它們卻有概括生命要義的奇妙力量。因此,我們絕不能輕視那些迸現的行動。一個人終其一生專注某個領域是令人尊敬的,並有其受尊敬的根據,那些踐行剎那即永恆的人,則是更具體簡潔地體現著人生真正的價值。

  至純的行動和最單純的行動,比起認真的努力,更能直接觸及到人生的價值或永恆的人性問題。一直以來,我經常思考行動與思想、肉體與精神的問題,因此,以下就以「行動學入門」為題,以此來檢視我思考行動的各種思想面向。

購書由此去⏩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