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平台
歡迎公司行號投遞新聞訊息!詳洽業務行銷中心 人工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六9:30-12:00、14:00-18:30 如有週日發稿需求請於週六18:00前完成刊登程序。

更多訊息

串起跨國界與信仰的理解之橋 宗博館成重要參訪點

發稿時間:2025/11/12 15:20:48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1112 15:20:48)

來自中美洲瓜地馬拉高等教育指揮部「遠朋國建班」參訪團在宗博館門口合影。(圖由瓜地馬拉高等教育指揮部提供)
來自中美洲瓜地馬拉高等教育指揮部「遠朋國建班」參訪團在宗博館門口合影。(圖由瓜地馬拉高等教育指揮部提供)

位於新北市永和區的世界宗教博物館,近日迎來兩場意義深遠的跨宗教交流,默默串起人與人、信仰與信仰之間的理解之橋。一場是來自中美洲瓜地馬拉高等教育指揮部「遠朋國建班」參訪團,另一場是台南與台北教會的天主教神職人員交流團。兩次參訪相隔數日,背景與身分迥異,卻同樣在宗博館找到人類信仰的共同語言「愛與和平」。

宗教無界,文化有愛!繼瓜地馬拉第一夫人貝娜多(Excma. Sra. Dra. Lucrecia Peinado)6月親臨參訪後,國防大學5位教師帶領47位瓜地馬拉貴賓11月12日專程造訪宗博館。成員們讚歎宗博館以現代語言詮釋宗教精神的巧思,也反覆表示「這裡讓人看見不同信仰彼此尊重、互相包容的和平」,也對創館精神「尊重每一個信仰,包容每一個族群,博愛每一個生命」印象深刻,稱這次參訪是「跨越國界的心靈教育」。

來自台南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的呂天恩神父,曾與宗博館合作推出《宗教建築之美: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特展,也在11月9日與多位神父、修道士前來參訪。這群天主教神職人員為了《文物開窗系列特展:成為你自己的光》而來,展開基督宗教信仰與佛教世界的深度對話。

宗教的力量,不僅在於信仰的深度,更在於理解的廣度。神父們在世界宗教博物館典藏研究組組長陳昱瑋導覽陪同下,循著特展的「覺醒之路」,從朝聖步道進入「曼荼羅世界」,再走入象徵靜修與啟悟的「消失的密室」。

一行人過程中仔細聆賞,不時駐足研究,對佛教中「眾生皆可成佛」的平等思想深感興趣,也主動詢問關於佛教業力、輪迴與宇宙觀的概念。參訪者在比較與反思中,體悟信仰所共享的慈悲與智慧,也展現天主教與佛教在靈性追尋上的共鳴,更凸顯宗博館作為宗教文化對話平台的價值。

世界宗教博物館創辦人心道法師深信「愛是我們共同的真理,和平是我們永恆的渴望。」對於這些跨國、跨宗派的交流、訪問,正是博物館自創館以來不斷實踐的願景。

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馬幼娟表示,從中美洲到台灣南北,兩場參訪在宗博館的時空裡相互呼應,不同的語言、文化與信仰,在理解與尊重中交會,織就一幅「信仰共好」的藍圖。宗博館除了展示宗教文化,更是開啟心靈對話的場域,讓「和平共存」從理念化為日常,如同心道法師常說的「世界因差異而美麗,因相通而和諧。」

參訪宗博館,在入口處的水幕牆感受宗教的洗禮。(圖由世界宗教博物館提供)
參訪宗博館,在入口處的水幕牆感受宗教的洗禮。(圖由世界宗教博物館提供)

天主教神父在在世界宗教博物館典藏研究組組長陳昱瑋導覽下,參觀《文物開窗系列特展:成為你自己的光》。(圖由世界宗教博物館提供)
天主教神父在在世界宗教博物館典藏研究組組長陳昱瑋導覽下,參觀《文物開窗系列特展:成為你自己的光》。(圖由世界宗教博物館提供)

神父仔細研究釋迦牟尼苦行像。(圖由世界宗教博物館提供)
神父仔細研究釋迦牟尼苦行像。(圖由世界宗教博物館提供)

神父對輪展櫃中的佛教文物很感興趣。(圖由世界宗教博物館提供)
神父對輪展櫃中的佛教文物很感興趣。(圖由世界宗教博物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