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平台
歡迎公司行號投遞新聞訊息!詳洽業務行銷中心 人工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六9:30-12:00、14:00-18:30 如有週日發稿需求請於週六18:00前完成刊登程序。

高美館「『擴散耦』-科技與藝術的擴散、並行、融合」展覽,進行一場科技與藝術結合的想像與實踐

發稿時間:2023/12/22 15:12:27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1222 15:12:27) 5G技術的普及加速了網路與運算的速度,機械手臂逐漸取代傳統人力,AI則為音樂注入嶄新的面貌,而無人機則在展現多元功能角色上大放異彩。科技與藝術的融合不僅孕育現實世界的力量,同時為文化故事提供了更多講述的方式。深入思考時,我們可以發現傳統音樂和布袋戲,仍有許多值得學習與關注的機會。在疫情後,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變得更加重要,我們可以思考如何借助科技,產生更多的關懷與新可能。同時,在真實與虛擬之間,我們也可以探索更多觀看的方法與可能性。這些疑問或許可以透過科學家、工程師和藝術家的合作得以解答。從嚴謹的研究論述、科學的驗證到具視覺、聽覺語彙的眾多溝通方式,這種跨領域的合作有望創造出更多介面,突破更多的界限。科技與藝術的結合,不僅是對現實力量的孕育,更是對文化敘事多元性的探索,開啟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緣起於國家科學委員會對64個跨領域項目的嚴謹甄選,最終選拔出9組卓越團隊。經過兩年的不懈研究與發展,這些團隊逐步將各種富有想像力的研究計畫,有效地轉化為實際的展覽場景。參與其中的17所大學研究團隊,共同合作的團隊更涵蓋來自國內外產業、政府、學術機構的30多個機構組織。透過9個展覽主題,這些來自實驗室的探索成果,在高雄市立美術館的展覽場地中得以展現,與大眾分享科技與藝術合作所帶來的成果。

展覽的主題概念靈感源自物理現象中的「擴散耦(Diffusion Couple)」,這個概念描述了當不同元素相互結合時,突破臨界介面產生元素擴散的現象。儘管彼此擴散速度可能不一致,但最終卻能產生互融的效果,形成新的鍵結與特性。這種擴散耦的狀態好比科技與藝術的結合,並非將兩者合而為一,而是進行擴散和互融的並行參與。這也反映在數位時代中,各種界限之間的互相消融、混合和重疊。就像元素在擴散耦當中創造出新的鍵結與特性一樣,科技和藝術的交匯也可能產生出獨特而豐富的成果,展現出創新和多元的可能性。

本次「『擴散耦』-科技與藝術的擴散、並行、融合」展覽,由國科會人文處和工程處聯合主辦,並委託雲林科技大學的李傳房教授擔任計畫召集人,由黃雅玲教授擔任策展人。此次展覽於112年12月23日在高雄市立美術館的101、102、103展間盛大開幕。並於12月30日(六)15:00-16:00由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黃雅玲教授進行「『擴散耦』-科技與藝術的擴散、並行、融合」導覽,歡迎民眾於活動開始前至一樓大廳集合。這次展覽至113年3月3日止,期望透過參觀者的參與,引發對藝術的平權體驗、生活形態可能性的探索,以及對自由移動的想像,進而創造各種從不可能到可能的契機。科技與藝術在這次展覽中透過實踐,突破多重介面,尤其關注使用者體驗,成為科技與人類互動的媒介。透過前瞻性、探索性的創新研究成果,並透過藝術轉譯,本展覽旨在探索科技、藝術、媒體與社會之間的豐富關係與互動。這種跨領域的結合帶來的不僅僅是對科技與藝術的新思考,更為整個文化與社會帶來深刻的啟示。

「『擴散耦』-科技與藝術的擴散、並行、融合」展覽海報
「『擴散耦』-科技與藝術的擴散、並行、融合」展覽海報


「『擴散耦』-科技與藝術的擴散、並行、融合」展場
「『擴散耦』-科技與藝術的擴散、並行、融合」展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