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平台
歡迎公司行號投遞新聞訊息!詳洽業務行銷中心 人工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六9:30-12:00、14:00-18:30 如有週日發稿需求請於週六18:00前完成刊登程序。

逢甲大學校園公共藝術裝置「迎風躍進」 在勵志園遺址旁登場

發稿時間:2023/11/01 10:41:01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1101 10:41:01)每年由逢甲大學鄭月妹教授統籌策劃「創.藝.術」工作坊,又為大家帶來驚喜!今年首度邀請策展人鍾經新規劃校園裝置藝術活動,此次以「迎風躍進—走在歷史的切線上」為展題,邀請藝術家邱泰洋《春之風帆》作品展出。10月31日在《春之風帆》作品處舉行建築專業學院同學的美學散步,策展人鍾經新現場跟同學們分享策展的緣起及理念,尤其是設置在勵志園遺址旁更具其激勵的意涵。雖然這件作品創作年代已久遠,但因為策展的機緣,在今日卻賦予了新的意義,並與逢甲大學這塊土地有了連結。

逢甲大學校園公共藝術裝置「迎風躍進—走在歷史的切線上」,讓建築專業學院學生有機會與藝術家對談。
逢甲大學校園公共藝術裝置「迎風躍進—走在歷史的切線上」,讓建築專業學院學生有機會與藝術家對談。

策展人鍾經新在策展論述中提到:「從16世紀中葉到19世紀中葉,帆船在全球貿易和戰爭中的主導地位達到了頂峰。以『風帆』來喻意自我的內心狀態與激勵面對挑戰時的勵志情懷,在文學界及藝術界被廣泛使用。

藝術家邱泰洋以《春之風帆》定名作品,帆船航行的力道出現在受風鼓起的風帆上,而受風的那一面形成凹面,陰陽相互對立又取得平衡,在邱泰洋《春之風帆》的作品中,看到逆風前行才能乘風破浪,藉此激勵人心、勇往直前不畏困難。

邱泰洋以玻璃纖維強化塑膠(FRP, Fiber-reinforced plastic)為塑材,表達風帆受風張揚的律動,而這件作品又安置在勵志園旁,勵志園曾經是逢甲校園裡的一景,民國66年由建築系與都市計劃系老師精心構思出的一個休閒園地,並由高人言董事長命名為「勵志園」,但後來民國88年時拆除而走入歷史。

《春之風帆》安置在歷史的切線上,逢甲學生在校園的遺址旁能欣賞到勵志的公共藝術,也是另一種美學的培育。
《春之風帆》安置在歷史的切線上,逢甲學生在校園的遺址旁能欣賞到勵志的公共藝術,也是另一種美學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