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平台
歡迎公司行號投遞新聞訊息!詳洽業務行銷中心 人工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六9:30-12:00、14:00-18:30 如有週日發稿需求請於週六18:00前完成刊登程序。

東華大學社會系參訪初英山社區 瞭解社區營造及綠能發展

發稿時間:2023/10/30 13:41:22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1030 13:41:22)國立東華大學社會學系社會福利發展理論與實際課程,在教學卓越中心經費支持下,10月25日前往吉安鄉初英山社區。師生一行首先被社區居民自己蓋的傳統茅草屋及熱鬧的鵝叫聲所吸引,社區簡報由初英山文化產業交流協會鍾寶珠常務理事親自說明。

鍾常務理事從自己家族東移花蓮歷史說起,在尋根過程中,與社區營造結緣,跟在地的長輩及砌石老師傅一起,在社區生活中,紀錄傳統客家煮食文化、保存傳統茅草屋,砌石文化的努力,以及打造初英山社區能以共學形式集體創作,冀望知識的疊加,成為參與者砌成巨塔的養份,開創農村微水力產業鏈的美好願景。

隨後對茅草屋旁展示的兩種小型水力發電機組進行說明,讓師生瞭解社區可以試著在溪流或水圳中進行小型發電。由社區培力讓更多人共同參與社區再生能源設置,促進公民電廠的發展。

接著帶領師生徒步展開踏查,首先到菜園瞭解種植與節氣相關的食農教育。也遇見初英山砌石老師傅林先朝先生,林師傅以社區砌好石牆為學生說明不需要靠水泥就可穩固且美觀砌石技巧與應該注意地方。鍾常務理事說,傳統砌石技術必須三年四個月才能出師,因此初英山社區一直努力保存砌石文化傳統。

師生再前往「不要臉公園」時,鍾常務理事回憶當初整理荒地成公園時曾面對的阻隢。保留這個名字一方面是令人印象深刻,也在提醒自己從事社區營造臉皮要厚,禁得起罵。初英山社區所在吉安南華一帶,早期為種畜繁殖場,社區與臺灣兒童發展協會馬匹輔助教育中心合作,引進迷你馬及馬匹進駐社區,可惜本日參訪時沒有遇到在公園吃草的馬兒。接著一行人沿著初英山自行車道及水圳走到親水公園。沿途有社區營造建設的小水道,供路人泡腳,並設有休憩的椅子。

感謝東華大學教學卓越中心三創計畫經費支持,得以邀請鍾寶珠常務理事為社會福利發展理論與實際的師生進行簡報及全程的導覽解說。這次初英山踏查讓師生不但看到與10月18日參訪光華社區截然不同的社區營造成果,瞭解社區營造可以由下而上發展社區特色。除了傳統客家煮食文化及砌石文化保存外,初英山社區還努力致力發展公民電廠,展現社區營造多樣性。社區參訪活動也讓學生與花蓮產生在地連結,為社區服務與合作創下契機。

師生在傳統茅草屋下聽取簡報。
師生在傳統茅草屋下聽取簡報。

鍾寶珠常務理事介紹初英山社區引進的小型水力發電機。
鍾寶珠常務理事介紹初英山社區引進的小型水力發電機。

砌石老師傅林先朝先生說明傳統砌石技藝。
砌石老師傅林先朝先生說明傳統砌石技藝。

師生聽取鍾寶珠常務理事敘述不要臉公園背後從事社區營造的辛酸史。
師生聽取鍾寶珠常務理事敘述不要臉公園背後從事社區營造的辛酸史。

初英山親水公園供人泡腳休憩的小水道。
初英山親水公園供人泡腳休憩的小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