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大環工系翁義聰教授團隊發表台南絲鬚斑螟新種 生態學貢獻卓越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0509 14:36:39)崑山科技大學環境工程系翁義聰教授長年關注生態保育及鑽研臺灣濕地動物行為,為我國當前主要研究生態學及濕地的專家之一,期間陸續發現台南秘蛛、翁氏雄尾水螨等新物種,今年他再度與研究團隊共同發表台南絲鬚斑螟蛾新種,並收錄於國際期刊《Natural Resources》,臺灣生態領域貢獻卓越。
翁義聰教授長年進行相關生態保育研究,研究團隊成員包括翁子洋博士及環工系校友梁維、林千藝、許家豪、林慶融等人,以常見於校園、公園及行道樹的紫檀樹與它的「共生昆蟲」為生態學研究對象,第一篇論文是2019年發表於《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Journal》期刊的「黑點小葉蟬」論文,該文主要亮點是小葉蟬的若蟲發育有十齡,而非網路上常見的五齡。
而今年所發表之台南絲鬚斑螟蛾(Berastagia tainanica)為蛀食「紫檀樹」嫩芽及豆莢的一種斑螟蛾昆蟲新種,團隊研究斑螟蛾的胚胎發育、蛹或羽化成蟲等相關生物學。翁義聰教授表示,此研究最困難且創新的是「胚胎發育」,研究團隊以有別前人研究的「冷凍切片」方式,直接以「冷光USB顯微鏡」透視卵的發育過程,從母蛾產卵後輪流每小時觀察紀錄蟲卵的發育1次,歷經近半個月才完成。
從胚胎第三期只是紅色單眼,到了第四期才分化成紅色雙眼,這之間約需36小時,蟲卵孵化全程約需100小時才破卵殼而出變成幼蟲,展開斑螟蛾生命史中的第二階段―幼蟲,因此獲得研究成果實屬不易。該新種的模式標本典藏於國立台灣博物館,而學術研究成果則發表於國際期刊《Natural Resources》。
翁義聰教授於2019年8月至崑大環工系退休後仍持續兼課傳授專業,並進行相關學術研究,2006年發表蛛形綱新種台南秘蛛(Aphantaulax tainanica),2022年於國際期刊《Natural Resource》上發表名為翁氏雄尾水螨(Arrenurus wengi)的新種,該次再發現台南絲鬚斑螟蛾新種, 落實對台灣土地的關懷,以實際行動為本土生態保育與永續環境克盡心力,其於生態學研究上的卓越貢獻,讓崑大全體師生與有榮焉。
Kun Shan University:https://www.ksu.edu.tw/focusNews/detail/13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