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誠與台灣印度經貿協會舉辦研討會 協助台商佈局印度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20906 11:25:28)受惠於地緣政治、國際供應鏈重組、強勢政府等因素,印度近年來經濟成長強勁,巨型經濟體正在南亞成形。有鑑於印度佈局重要性持續上升,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中華民國台灣印度經貿協會於2022年9月1日共同舉辦「Growing with the Mega Trend - 印度佈局的機會與挑戰」研討會,邀請台灣印度經貿協會理事長歐晉德、前駐印度大使翁文祺、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國際稅務服務會計師鮑敦川、PwC India稅務合夥人Mr. Sivam Subramanian、世正開發印度分公司處長Mr. Manoj Kriplani及傳典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鍾宏駿與會。透過專題論壇的方式,從經濟趨勢、稅務與招商政策、不動產取得與開發、文化差異與經營管理等面向進行經驗分享,裨益與會廠商更了解此一重要市場。
台灣印度經貿協會理事長歐晉德表示,本會致力鏈結台灣產業公協會、民間社團與在印台灣企業,透過網絡合作,提供台商布局印度一站式整合服務的諮詢窗口,提升企業對印度更深入的認識,增加其佈局印度市場的意願與能力。盼藉由本次研討會促進台灣企業拓展印度市場,使台灣在印太區域經濟整合的進程中嶄露頭角。
前駐印度大使翁文祺表示,印度蘊含巨大潛力,台灣在高科技與製造業的優勢與經驗,與印度廣大的市場及優勢人口結構,可形成完美互補,台灣對印度經貿發展如能更全面更深化,伴隨印度經濟起飛絕對是台灣三十年不遇的契機。
印度優化營商環境、簡化稅制及優惠措施
PwC India稅務合夥人Mr. Sivam Subramanian指出,印度過去為相對鬆散的邦聯制民主國家,各邦種族文化多元、經濟利益分歧,導致過去法制稅制疊床架屋,高度複雜且不確定性。現任印度總理莫迪上任後,銳意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簡化行政程序及稅制。過去五年中,印度經商便捷度評比,快速躍升79名,達到中段班(全球排名63名)水平並持續進步中。
簡化稅制方面,已初步完成貨物勞務稅(GST)稅改,統一全國交易稅制。此外,下列舉措值得關注:
1. 為支持「印度製造」戰略,新設且在2024年3月31日前投產的製造公司,於申報公司所得稅時可選擇採用15%優惠稅率(不能併用其他的公司所得稅優惠措施,但也不需要再計算最低稅負,整體稅務從簡從輕),該優惠稅率原則上可終身適用,極具吸引力,且不受全球最低稅負制影響。
2. 自總理莫迪執政後,除重大稅改外,稅制及相關法規判決已少有結構性變動。提升稅務環境「確定性」,成為印度稅政核心要務。
3. 印度政府正嘗試導入「faceless」稅務審查流程;未來,稅務稽查案件由系統隨機分案,稅企雙方原則上相互不直接碰面,而透過文書進行交流答辯,為減少人謀不臧或官僚主義造成企業稅務風險。
為吸引外人及本國資本加大投資策略性產業,印度中央及各邦均有各式各樣的補貼方案,且均有機會疊加適用。
以中央為例,Scheme for Promotion of manufacturing of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Semiconductors (SPECS)針對擴產製造關鍵電子零組件或半導體,提供約當資本支出25%的財政補貼;生產連結計畫(Production Linked Incentives)則針對各期增額銷售在印產製電子產品,給予不同比率的財政補貼,這些政策都有助於降低廠商的投資成本或流動性支出,強化營運韌性。
各邦提供的獎勵措施更為多元,但須注意,申請雖均便捷,實際請款難易仍有別,不可否認,地方財政體質好壞,難免有影響。
招商政策立意良善 實際操作議題仍須克服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國際稅務服務會計師鮑敦川認為,前述政策立意均好,然實際操作過程中仍有許多眉角值得關注。舉例來說,不少廠商反映,許多財政補貼政策於建廠之初就需要提出詳細的採購計畫,包括設備型號、數量、價格等等,以利核定補貼預算。然而,建廠初期很難對爾後年度建廠計畫精確計量(或,即使當時可計量,後續也會動態調整),且基於「擴大補貼額度」想法,廠商於申請核准時保送的材料難免膨風,與實際執行結果往往存在落差,如補貼單位所屬政府刻意刁難或當期財政吃緊,取得補貼款項更是困難。因此,要充分運用相關政策,需要完整且平衡的策略,申請時不過度膨風、請款時據理力爭,使牛肉看的到也吃的到。
另外,faceless稅務審查流程如廣泛採用,雖降低人謀不臧的影響,但同時也限制了溝通管道,對習慣透過「經營關係」來解決稅務問題的台商來說,必須在專業層面與稅局直球對決,會是另一種型態的挑戰,對內養成適格團隊,對外擅用顧問資源,是強化集團在印度稅務管理不二法門。
完善營商 從了解文化差異開始
世正開發印度分公司處長Mr. Manoj Kriplani在台服務多年,並在印度有開發產業園區的豐富經驗,他提醒在印度購置土地不動產常見的雷區,如報價不等於最終定價、不動產權屬的隱形風險等,也談到了台商較不熟悉的印度營商文化,諸如yes culture (說yes 不等於同意)、關係力的重要、種性文化對管理效能的制約、談(詭)判(辯)文化等,都需要台商敞開心胸,知己知彼。
傳典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鍾宏駿則淺談對印度幾個主要城市及區域產業分布、風土氣候的觀察,據以提出各州投資建議,也談及南北印度飲食文化差異、日常管理技巧等,特別是印度對於契約的重視。他表示,在沒有明訂契約或契約鬆散的情況下,印度企業相對缺乏契約精神,容易說一套做一套,但一旦有完善契約拘束並經過法院公證,印度企業就變得十分尊重合約,近似歐美企業。
後發能否先至 需要一代人的努力
鮑敦川指出,誠如四十年前的中國大陸,印度崛起,也可能是台灣下個世代的重大機遇。然而,過去台灣對印度所知有限,甚至存在偏見,都讓我們在印度崛起過程中反應慢半拍,相較於日韓廠商在印度絡繹不絕,台商顯然仍有努力空間。印度可能是下一個中國大陸,但絕對不等於中國大陸,台商切勿直接套用在中國大陸經營經驗,應擅用本地人才、與當地利害關係人共好,方能長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