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平台
歡迎公司行號投遞新聞訊息!詳洽業務行銷中心 人工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六9:30-12:00、14:00-18:30 如有週日發稿需求請於週六18:00前完成刊登程序。

半導體產業同盟整合新思維 打造護國群山

發稿時間:2021/09/30 13:52:05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10930 13:52:05)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半導體產業負責人鄭雅慧會計師於2021年9月30日受邀擔任經濟部國際貿易局主辦「臺灣國際專業展海外推廣說明會-半導體產業」(Taiwan Business and Trade Show Webinar: Semiconductor Industry)線上研討會之講師,主講「台灣半導體產業趨勢」,分享台灣與國際半導體產業發展動向,並提出廠商未來發展策略新思維。

鄭雅慧指出,2020年全球半導體產業產值較2019年成長6.81%,主要受惠於COVID-19疫情帶動PC、記憶體、GPU和5G手機晶片組擴大需求的影響,2021年在疫苗普及以及全球經濟復甦之下,半導體市場將更為活絡。而台灣身為全球半導體產業鏈重鎮,更是首當其衝。影響2021年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主要有以下三項:

1.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宅經濟:
雖然2020年初疫情爆發,有少數廠商因停工而使營運短暫受到影響,但疫情引動宅經濟商機,帶動半導體需求大增。
2.美中科技戰,引發轉單效應:
美中之戰持續,在去中國化供應鏈的政策之下,技術含量高的台灣廠商因而受惠。
3.技術及製程領先的優勢,台灣半導體具競爭力:
在晶圓製造廠,台積電5奈米先進製程,引領半導體產業鏈發展。而在先進封裝,台廠研發能量高,在3D、異質堆疊等先進封裝製程推進,讓台灣在國際上維持高能量的競爭優勢。

國際半導體產業透過併購加速企業轉型
2020年全球半導體的併購總額共計1,180億美元,寫下近十年歷史新高。5G、AI、電動車、雲端計算等應用,因疫情而加快進入各領域,也使半導體巨頭透過併購布局AI晶片,成為今年半導體行業主要併購動能。根據資誠發布的《2021台灣併購白皮書》對2020年國際大型併購案之分析,可歸納出三個趨勢:
1.新冠疫情衝擊全球經濟,亦使企業積極展開併購活動:
2020年受到疫情延燒,全球整體併購交易案件數及金額因企業延遲業務拓展而大幅下降,但下半年併購市場因加速追趕上半年落後之商業活動而復甦。併購是後疫情時代商業活動拓展的捷徑或換手重組的方式;新資金投入是企業重生之關鍵策略手段。
2.半導體業掀大型併購潮,中美對立成助推劑:
由於美中高科技摩擦日趨激化的背景,且產業已高度成熟,加上投入新技術研發門檻高,加速半導體產業鏈的併購與整合,成為各大廠壯大經營規模、確保專業領域市占率最有效率的途徑。
3.面臨規模經濟與商業模式調整,各國國內整併加速進行:
受疫情影響,跨國併購相對推展不易,但產業仍面臨規模經濟與商業環境瞬息萬變,各國企業透過加速國內併購,整合產業資源,共同面對國際競爭對手。

鄭雅慧指出,2020年台灣半導體產業最大的兩個併購案為環球晶併購世創,以及晶電併購隆達共組富采集團。從這兩大併購案可以發現,面對產業技術更迭,半導體廠商在設備投資屢創新高;終端客戶需求轉變,期待客製化的高技術支持;中國供應鏈崛起,價格戰不休等挑戰,台灣半導體企業因此透過水平整併強化產能規模、擴大產品線並取得更廣泛的客戶群及更高的市占率,突破營運瓶頸,穩固市場地位。

以競轉合 共創後疫情商機
鄭雅慧指出,不論是尋求企業內部的成長或是向外併購擴張,都是企業可以考量的發展策略。在面對未來高風險的經營環境下,透過併購可跨界跨域取得企業所缺乏的關鍵資源、加速轉型,亦可透過資源的重整,加速供應鏈布局,因應外部變局,提升整體競爭力。

鄭雅慧建議,企業應找尋最適合自己發展的商業模式,連結全球終端客戶的需求,訂定企業、甚至是集團整體的營運發展目標,進而強強鏈結台灣專業分工供應鏈,壯大全球生態圈。期待除台積電為台灣護國神山,進而提升整體台灣半導體產業為台灣護國群山之重要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