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金獎嘉賓雲集 力挺崑大視訊系畢展「南向日日里」圓滿閉幕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20621 15:01:51)崑山科技大學視訊傳播設計系(下稱視訊系)第21屆「南向日日里」畢業影展,首站4月30日於校內揭開序幕後,陸續在各地巡迴展出,本屆作品獲獎不斷,在青春設計節有2項優選、放視大賞則連續六年榮獲行動應用類數位影音組最大獎「金獎」,學生的傑出表現獲得影視圈重要先進或業界前輩的肯定,也紛紛出席畢展為學生打氣。
崑大視訊系畢展「南向日日里」自舉行校內展之後,一路由南向北參與了高雄「青春設計節與影展」、「放視大賞」、「高雄電影館南部個展」、「臺北新一代線上影展」、「臺北新光影城北部個展」等,共歷經了一個半月的全臺影展之旅,期間影視音業界眾多名導嘉賓親臨現場為畢業生加油打氣,包含《赤壁》監製葉如芬、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執行長李欣芸、高雄電影館黃皓傑館長、知名影評人鄭秉泓、《該死的阿修羅》導演樓一安、《緝魂》金馬獎剪輯得主解孟儒、影視名導瞿友寧、臺北電影節總監李亞梅,以及首次參與學生畢展、亦擔任講評嘉賓的陳奕仁導演,豪華講評貴賓名單,讓現場宛如星光大道,也展現了視訊系與業界豐沛的人脈。
崑大視訊系企圖將新世代的影視創作新秀引薦至業界,與會嘉賓世新大學葉基固主任也對該屆畢展作品是「 21部年輕創作團隊展現臺灣中南部人文風情與地方議題探討的精神」,給予肯定與嘉許!視訊系曹源峰副教授盛讚瞿友寧導演為「視訊系永遠的好朋友」,並提到瞿導不僅事前先看過講評的作品,影展放映當天更是在影院暗色中努力做筆記,期盼給與學子最中肯且全面的建議。
崑大視訊系校友嚴振欽、高偉晏去年勇奪金馬獎「最佳視覺特效」與「最佳音效」獎,嚴振欽日前受母校邀請,出席在臺北新光影城閉幕畢展「南向日日里」並擔任閉幕講評嘉賓,他認為「影視製作是團隊合作的結果,每部片導演都只有一個,但每個擔任技術的成員都可以用自己的專業與角度,來幫助這個電影與故事表達得更精彩,而視訊系一直以來都有這個優勢,也是為什麼業界出了很多崑山科大優秀的技術指導。」身為學長的嚴振欽也鼓勵大家可以鑽研技術精益求精,不是導演也可以闖出一片天。
年度臺灣的電影盛事「臺北電影節」即將開展,影展總監李亞梅仍抽空來給創作學子對短片創作的鼓勵,她說:「短片創作是最自由、沒有包袱,卻也不討好觀眾,因為沒有資源只能以創意取勝,業界找導演人才看的是有沒有駕馭題材的能力與潛力。」一番話也讓臺下師生相當有感觸。閉幕片《雙人故事》的導演江礎表示:「李老師提到的戲劇衝突點,也正是自己創作時混沌不明的狀態,包含部分節奏緩慢等,這些都難逃李老師的法眼。」
解孟儒則笑稱,多年前在新光影城還是影迷與畢業生的身份,可以在這邊給每部作品一些建議感到欣慰,希望未來大家在創作路上避免繼續犯同樣的錯誤。陳奕仁導演則十分肯定崑大畢業作品純熟的技術與類型多元的創作形式,他特別點出「影像創作的目的是為了給世界帶來正面積極的影響」,讓與會師生相當認同。
數年前還在北藝大電影創作學系就讀的「金馬獎新人、電視金鐘獎男配角入圍」的潘親御,則擔任「南向日日里」的影展代言人,他笑稱:「我與崑大視訊系結緣於前年的《文差》,今年一不小心就主演了三部畢業影片,包括《雙人故事》、《犁田少年》和《目睭瞌瞌》,而且都有不錯的成績,跟同學們拍片雖然狀況比較多,但可以感受到大家的真誠與單純,一心希望把作品做到最好的用心。」他也感謝曹源峰老師在《囧男孩》合作多年後,還有機會能繼續一起拍電影。
《火神的眼淚》監製李志薔與蔡銀娟導演,在畢製臺北場與舊識樓一安導演、陳曉東剪輯師相見歡,他們是多年的電影老戰友,當天除了給年輕創作者提點,更展現了電影人像家人般的情感。李志薔導演稱許「崑大影視人」早已是業界的主力,也鼓勵同學們一起進入業界持續創作。最照顧崑大影視人的「逆光電影公司」監製陳寶旭在閉幕場驚喜現身,她與崑大校友張榮吉導演、李念修剪輯師、高偉晏錄音師一起合作了短片《逆光飛翔》而開設了電影公司,從而拍攝了長版電影。陳監製鼓勵同學:「短片創作是最自由的形式,同學在選擇議題時,必須快速準確地切入,讓觀眾可以一目瞭然了解導演想要表達的創作意圖,甚至風格,不經意給上一擊,進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視訊系胡佩芸主任特別感謝一路辛苦辦展的畢籌會同學們,該系今年歡送第21屆畢業生,今年創下了很多先例,無論是在高雄愛河畔的「里民搖滾演唱會」開場、首次移師高雄電影節主場「高雄電影館」辦展、南北獨展邀請陣容堅強的講評嘉賓們,這些規劃都促使學校加碼補助經費讓同學辦展,她期許因為參賽辦展,不僅可以獲獎交流,更可以讓畢業生在編導、技術、製片、行銷上的專業成果被業界看見。崑大視訊系雖位於南臺灣,卻常年為臺北影視業界培育人才、效力於產業,好成績是有目共睹的,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南向日日里」的這些影視新鮮人可以繼續發光發熱、發揮所長、貢獻社會。
Kun Shan University:https://www.ksu.edu.tw/focusNews/detail/1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