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事實查核難追上假訊息傳播 專家:須借助AI力量

2024/2/8 10:23(2/8 11:33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吳家豪台北8日電)台灣今年總統大選期間成功打擊假消息,外媒稱讚為民主國家樹立榜樣。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指出,假訊息目的是擾亂社會秩序,但事實查核需要嚴謹流程,很難追上謠言傳播速度,未來想改善台灣資訊環境,一定要借助人工智慧(AI)的力量。

美聯社日前報導,台灣今年1月13日總統大選受到密切關注,關於選舉當天計票舞弊的謠言開始盛行。在台灣,對於假訊息的回應相當迅速,事實查核團體揭穿相關謠言,中選會也舉行記者會反駁關於選舉偏差的說法。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副總編審陳偉婷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指出,從Facebook(臉書)、Instagram、抖音到微博,各種想得到的社群平台,事實查核中心都有監看機制,會觀察哪些訊息在特定社群平台大量傳播,主動進行查證。生活中各種接收到訊息的管道,都可能是假訊息傳播平台。

由於假訊息的量很大,陳偉婷說,只能在查核人力所及範圍內,選擇可以做的題目優先順序,「查核的侷限在於,永遠追不上謠言傳播速度」。

她提到,事實查核報告其實是「很討人厭的東西」,一旦界線拿捏不好,會讓民眾認為在箝制言論自由,因此查核必須非常小心,每一篇查核報告都有嚴謹撰寫流程,必須找2個以上的公開證據佐證;針對大量流傳訊息,還需要權威專家說法,提高查核可信度。

「時間是很大的困境,但這是為了提供具有說服力、民眾可信服的報告品質,做出這樣的權衡。」陳偉婷說,以事實查核中心現有人力,每個月可以撰寫約50到60則查核報告,有些議題例如核廢水、基因改造等,是平常知識領域外的議題,光要找受訪者就花費不少時間,查核過程自然比較冗長。

現在很多謠言是照片或影片格式,事實查核中心也會透過數位查證方法,檢驗資料證據是否可信,例如以圖反搜、地理定位等,找出原始事件樣貌。

觀察假訊息熱門主題,陳偉婷發現,生活類議題最多,民眾最容易受騙,還有與錢財相關的繳費通知、交通罰款詐騙等,也是每個月熱傳主題。假訊息目的是擾亂社會秩序,增添民眾生活上的困擾,傳播「政府常在找碴」的概念。

陳偉婷分析,假訊息主要靠著帶動情緒、降低理性思考空間,讓民眾看到第一時間就想轉傳給周遭親朋好友,因此假訊息內容通常很短,不會是長篇大論,長篇假訊息殺傷力不高,沒人要看,也不容易轉傳;短篇幅假訊息會提供語焉不詳的脈絡情境,搭配看起來幾可亂真的影像。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至於哪些假訊息會優先查核,陳偉婷解釋,會觀察4個面向,包括訊息對社會公眾是否造成影響、是否包含錯誤資訊、是否大量流傳、是否為主觀意見。舉例來說,看一個人帥不帥是主觀意見,沒有科學證據或公開資料可以驗證。

她也感嘆,因為用AI生成影像太容易,現在看到任何影像都應該先存疑。事實查核中心曾測試用AI生成工具做短影片,只要2分鐘就完成,就算精修內容也只要半小時,還可以生成AI主播。

陳偉婷強調,未來想改善台灣資訊環境,一定要借助AI的力量,透過AI可以在網路上快速挑出需要優先查證的訊息,不必用人力「大海撈針」,也可以避免人在選擇資訊的偏誤,可惜現階段還沒有適合的AI工具。她呼籲,產業應該進行更多溝通與合作,加速打造能破解假訊息的AI工具。(編輯:張良知、潘羿菁)113020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