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指中國 歐盟將管制先進半導體、AI科技輸出
(中央社記者田習如布魯塞爾20日專電)歐盟執委會今天提出經濟安全戰略方案,除了管控外來投資和關鍵產品出口,也將審查歐洲企業對外投資案,尤其涉及量子電腦、人工智慧和先進半導體三大新科技。
在歐洲聯盟27國領袖即將討論、更新中國政策前,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今天向歐盟兩大立法機構--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和歐盟理事會(European Council)提出歐洲經濟安全戰略 (European Economic Security Strategy),料將成為各國爭論重點。
這項方案是月底歐盟高峰會討論最新中國政策的重要一環。
歐盟執委會在新聞稿開宗明義指出,在地緣政治緊張情勢升高、科技移轉加速的背景下,歐盟提出經濟安全戰略目的在降低特定經濟流動的風險。
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說:「今天,歐洲成為第一個建立經濟安全戰略的主要經濟體。」她表示歐盟將透過此方案促進自身競爭力,以「去風險化」(de-risking)工具保護歐洲,以及結交更多夥伴,包括分散貿易對象。
根據這項戰略方案,經濟安全的風險來自四個領域,一是供應鏈韌性,包括能源安全;二是關鍵基礎設施面臨的實體及網路安全風險;三是科技洩漏的風險;四是將經濟依賴關係、經貿脅迫武器化的風險。
主管貿易的執行副主席杜姆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強調,歐盟的經濟實力建立在開放、法治化的全球貿易上,但面對當前地緣政治變化及敏感科技的快速發展,歐盟必須在經濟安全和開放之間採取平衡行動。
雖然執委會的戰略草案只點到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後升高經濟安全的挑戰,未提及他國,但從歐盟近年提出關鍵原物料法等試圖降低對中國經濟依賴的政策脈絡,經濟安全戰略主要對象就是中國。
范德賴恩在記者會中坦言,中國確實是這項戰略對象之一,但中國仍是歐盟在因應氣候議題等許多領域的合作對象,大部分的貿易和經濟往來都會如常,經濟安全戰略是聚焦在特定極小的領域。
執委會提出的經濟安全工具主要有三個面向:一是外來投資審查,尤其是投資歐盟境內關鍵基礎設施或併購歐洲重要企業;二是出口管制,尤其涉及軍武科技、間諜軟體等敏感產品。最新的第三種工具則是管控對外投資,以避免歐洲企業將先進關鍵科技輸出到有風險的國家。
至於這些政策工具最想要保護的科技,草案中多次提及三個重要領域:量子電腦、人工智慧和先進半導體。
歐盟國家對於是否要增加更多經濟管制,尤其針對中國,意見仍很分岐。為了說服各國,草案還提到部分歐盟國家透過多邊方式限制出口,以管制先進晶片製造設備及量子電腦設備等關鍵科技的輸出,顯示「經濟政策需要更大彈性以應對當前挑戰」。這指的就是不久前美國成功拉進荷蘭、日本,共同限制晶片製造機器出口到中國。
這套方案也強調將與盟友、夥伴和商業界一起合作。歐盟對外事務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說,「我們已認識到依賴可以如何被武器化」,經濟安全戰略下的政策工具將降低對外過度依賴,同時維護全球以法治為基礎的開放貿易體系。「為了做到這點,我們必須與最大可能範圍內的夥伴往來。」
歐盟執委會並將其他「去風險化」工具納入這套經濟安全戰略的架構下,包括關鍵原料法、歐盟晶片法,以及反制他國以貿易為脅迫武器的「反脅迫政策工具」(EU Anti-coercion Instrument)等。
主管市場競爭的執行副主席維斯塔哲(Margrethe Vestager)重申這套方案的目的是「去風險」而非「脫鉤」(decouple)。
為了強化歐盟在全球科技競爭的地位,她向27個成員國喊話:「當我們無法集體行動,我們是(別人的)遊樂場;當我們一起行動,我們就是玩家。」(編輯:郭中翰)1120620
- 2024/11/05 11:50
- 2024/11/04 23:42
- 2024/11/04 22:14
- 2024/11/03 11:29
- 2024/11/02 10:18
- 2024/11/01 19:3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