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帕運幕後功臣 台灣醫師擔輪椅網球分級重任
(中央社記者江慧珺台北5日電)東京帕運今天閉幕,比賽期間不同程度障礙的選手同場競技,仰賴分級師評估並予以分級,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復健科主治醫師蔡昀岸在本次賽事擔任輪椅網球分級師,藉由分級也向選手學習。
帕拉林匹克運動會和身障運動中至關重要的分級系統,依據不同的障礙類別與程度,如肢體、視覺與智能障礙來區分選手,讓身障運動更公平,分級師擔負分級重任。
專精於脊髓損傷與復健醫學的蔡昀岸接觸身障運動分級已有16年經驗,並自2012年擔任輪椅舞蹈運動的分級長至今;本次東京帕運中,他擔任輪椅網球運動的主分級師。
蔡昀岸表示,各項身障運動有各自的分級規則,通常分為身體、技術與觀察評估,而醫療專業則是分級師的基礎與後盾。
蔡昀岸解釋,醫療專業用於身體評估時判定選手是否符合參賽資格,技術與觀察評估則讓分級師知道,導致損害的傷病對選手運動表現造成的天花板,並得知哪些表現是可透過訓練達成。
以輪椅網球為例,分級師必須評估選手發球、擊球或殺球等揮拍動作,相對較單純;輪椅舞蹈則要檢視選手的全身動作,特別是軀幹、骨盆等部位,都要仔細評估。
分級師大多由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或復健科醫師擔任,蔡昀岸提到,儘管分級師具醫療背景,但替身障運動分級時,卻必須暫時忘卻醫療專業。
「醫師常常告訴病人不能做什麼,但分級師評估選手時,則著重他能做什麼。」蔡昀岸表示,「且常做得比分級師認為得好」。
蔡昀岸說,分級師不需對選手做出建議、開立治療,只要以選手為中心,做出正確分級,以及祝福選手有好的表現就可以了。
事實上,擔任身障運動分級師並沒有支薪,還必須定期認證、參與分級與投入研究,但蔡昀岸甘之如飴,「我們從運動員身上學到很多東西」。
他舉例,教科書教導頸椎第7節以下的脊髓損傷病人,才有機會自行移位,但在擔任分級師時,卻看到有第6節脊髓損傷的病人,明明軀幹沒有力氣,卻能巧妙運用肌肉與技巧,也能做出動作並移位,讓他深獲啟發。
成為運動員甚至參與國際賽事,是身心障礙者最高目標。鑽研復健醫學的蔡昀岸也以擔任分級師的所見所聞,實際協助臨床脊髓損傷的傷友復健。
而本次在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籠罩下,帕運的分級制度也與以往不同。以輪椅網球為例,多以亞洲的分級師為主,減少航班取消、長程航班的染疫風險。
蔡昀岸提到,這是他首次參與視訊與現場混合分級,他與一名加拿大籍分級師合作,他在現場執行需要接觸選手的工作,對方則透過視訊評估。兩人共同視訊,但又不能在選手面前公開討論,旁人還得協助調整鏡頭,替分級工作增添挑戰。
受疫情影響,蔡昀岸完成輪椅網球分級工作後就返台,無緣留在東京觀賽,但協助帕運賽事也接觸許多志工、教練與分級師,都是促成賽事的幕後功臣,也盼未來有機會再度參與帕運賽事分級。(編輯:張雅淨)1100905
- 2021/10/13 19:48
- 2021/09/05 21:14
- 2021/09/05 20:18
- 東京帕運幕後功臣 台灣醫師擔輪椅網球分級重任2021/09/05 18:57
- 2021/09/05 18:07
- 2021/09/05 17:5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