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特派專欄 紐約疫情陰霾漸散 重生一年多來的變與不變

「紐約解封了耶!」最近不只一個朋友這麼說,共通點在於他們都是外地人,以為紐約客因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被「關禁閉」一年多。這與實情有些出入。

2021/6/23 07:11(6/23 08:58 更新)

推薦閱讀

    對身在這個疫情初期重災區的人來說,「解封」早在一年前此時就啟動。疫情爆發期間被迫停業的髮廊、服飾店等非民生必需類商家當時恢復營業,餐廳開放內用,只是室內戴口罩、人流管制、量體溫及登記聯絡資料等防疫限制重重,手腳被綁住的業者叫苦連天。

    隨著秋冬時節疫情復燃,紐約再度緊縮防疫限制,疫情與美國多數地方相比好很多。紐約州長古莫(Andrew Cuomo)雖因低報長期照護機構染疫死亡人數而被釘得滿頭包,但不得不承認,紐約州政府記取疫情初期教訓後防疫確實扳回一些顏面。

    半年多前,美國開始施打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6月15日,紐約州逾70%成人至少接種一劑疫苗,跨過古莫設定的門檻,原本隨冬季疫情趨緩鬆綁大半的商業、社交場合防疫限制幾乎全部解除。

    這意味餐廳每桌不需再間隔6英尺(約183公分)或使用隔板,戲院及大型運動場館不用再以空位隔開觀眾,以餐飲多元、群聚活動多采多姿著稱的紐約離重拾往日風采更加接近。

    如今紐約重現2020年夏季確診率極低時的景象,民眾紛紛步出房門,走向戶外。只是差別是有了疫苗「護體」,大家對找回昔日生活樣貌更加安心,餐廳、商店和鬧區人氣回籠,紐約似乎真正恢復「正常」。

    這種感覺就如疫情襲擊般來得又急又猛,無怪乎部分媒體以roaring back(強勢復甦)形容紐約浴火重生的局面。儘管如此,疫情時期有些現象短期內仍會保持不變。

    走在曼哈頓街頭,仍隨處可見占用人行道及車道的戶外用餐區,這在疫情爆發前是難以想像的。白領上班族大多還是在家遠距工作,辦公大樓區與周邊賴以為生的餐廳在週間仍顯得冷清。部分公立學校因教師對疫情疑慮猶存,秋季新學期還是以網路授課為主。

    搭地鐵等大眾交通工具仍要戴口罩,預定秋季恢復演出的百老匯至今仍一片冷清,6月登場的同志大遊行也維持線上模式,多家智庫還是用Zoom舉辦視訊研討會。疫後時代,大家都在摸索如何在兼顧公共衛生安全的情況下重回往日型態。

    至於「變」的部分,公共場所維持社交距離的標語明顯變少,花展等戶外活動摩肩擦踵,愈來愈多人在室外摘下口罩,大口呼吸新鮮空氣。

    隨著大型場館人流限制解除,美國職棒大聯盟洋基球場與大都會主場花旗球場可容納人數都變回正常值,各組球迷間不再需要空位間隔;幽浮一族樂團(Foo Fighters)20日在麥迪遜花園廣場開唱,是2020年3月疫情爆發以來紐約首場大型室內演唱會。

    紐約時報廣場雖恢復往日熱鬧景象,但仔細觀察,周邊一些商家只有廣告招牌還亮著,店內卻一片空蕩。這座收入倚重觀光的城市正面臨外地遊客尚未全面回流的困境,受不了租金負荷的店家被迫收攤。

    餐飲業也在疫情期間大洗牌。這陣子Google Maps上出現許多疫情爆發前未見過的餐廳;曾經光顧的小店與酒吧不是大門深鎖,就是換老闆經營。

    這凸顯紐約市以服務業為主力的經濟仍深受疫情打擊,全市5月失業率達10.9%,比全美平均值5.8%高將近一倍,就是明證。

    紐約經濟復甦也面臨新型冠狀病毒變異株威脅,特別是以有色人種為主的社區。這些社區失業率偏高,疫苗接種率卻偏低;接種疫苗產生的免疫力多持久、能否抵抗傳染力更強的Delta變異病毒株,也是全球多國疫情延燒時美國甩不開的問題。

    拋下這些未解的疑問,紐約疫情確實在疫苗壓制下明顯緩和,有了早日重生的機會,民眾也開始重新習慣與人密切接觸的感覺。就算剛開始仍不太安心,但回頭思考,這畢竟是回歸常態的必經路程。

    正如友人最近有感而發所說:「有變化總是好的,不是嗎?」確實,對在家悶了許久的紐約客而言,疫情幽暗隧道總算走到盡頭,見到曙光。這得來不易的小確幸無論能持續多久,都要好好把握。(編輯:周永捷)110062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