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疫情重創經濟 曼谷餐飲業寒冬看不到盡頭
(中央社記者呂欣憓曼谷10日專電)泰國近一年來爆發3波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一波比一波凶猛,像海嘯般席捲許多泰國老字號餐廳。有的餐廳老闆還在苦撐,有的則決定放手,餐飲業寒冬似乎看不到結束的盡頭。
位於曼谷丁當區(Din Daeng)的良發(Arlek Ratchawong)是一間已經有79年歷史的老字號餐廳,賣的是偏華人口味的菜色,現在的老闆卡莫(Kamol Trisitthichet)是第3代經營者,餐廳挺過2010年的紅衫軍抗議和2011年曼谷水災,但面對來勢洶洶的第3波疫情,卻似乎看不到寒冬結束的盡頭。
泰國去年初爆發第一波疫情,當時曼谷市政府禁止餐廳內用將近2個月,各餐廳紛紛轉做外帶挺過第一波疫情。緊接著今年初在曼谷鄰近的龍仔厝府(Samut Sakhon)發生第2波疫情,但很快就控制住;而4月初爆發的第3波疫情,遠比前兩波更凶猛,2個月過去了,確診人數依舊持續攀升,毫無趨緩跡象。
卡莫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說,疫情之前很多觀光客會住在這區,加上鄰近有泰國商業大學,也會有很多學生光顧餐廳,生意可說是應接不暇。疫情前餐廳每個月的營業額可以達到30萬泰銖(約新台幣27萬元),但疫情爆發後至今,餐廳營業額只剩下之前的4成。
每波疫情爆發,政府總會禁止餐廳內用,良發當然也轉做外帶生意,但有些食物不適合外帶,良發以華人口味的熱炒菜餚知名,轉做外帶其實並不那麼適合良發。卡莫說:「我們的食物現做現吃才好吃,我的老顧客都知道,我一直不喜歡做外帶。」
儘管如此,卡莫過去一年沒有資遣餐廳的6位員工,因為他知道對員工好,餐廳才會好,但生意真的清淡時,只能讓員工輪流領半薪休假,雖然日子難過,卡莫還是開玩笑地說:「再這樣下去,我只好去賣我的黃金了。」他也拿出泰國人面對困境的精神:「既然沒辦法快快往前走,我只好慢慢地、慢慢地往前走。」
傳統老字號餐廳備受衝擊,位於曼谷的新潮餐廳同樣無法躲過第3波疫情的無情攻勢。台灣人吳先生在曼谷市中心經營餐酒館,疫情前白天會有上班族在午休時候來喝杯咖啡,下班後到吳先生的餐酒館小酌放鬆。去年第一波疫情來襲政府禁止餐廳賣酒,加上許多人開始在家工作,吳先生頓失大量客源。
吳先生因此深思餐酒館必須轉型,尤其賣酒總是首當其衝,他開始開發多元產品例如餅乾、台式蛋餅、鹹酥雞等,也找來其他同樣經營餐飲的泰國廚師進駐廚房,讓餐飲選擇更多元。
泰國去年下半年由於疫情得到良好控制,吳先生的餐酒館可以恢復正常營業,但第3波疫情爆發後,餐廳又被禁止賣酒、禁止內用,吳先生幾經考量,決定乾脆暫停營業。
吳先生告訴中央社記者,疫情若沒控制住,就會反覆關了又開、開了又關,他觀察第3波疫情短時間內不會好轉,政府的政策讓他很難掌握人力安排和食材庫存,這對餐飲管理是很大挑戰。政府也沒有提供餐飲業者該有的紓困,儘管焦慮,他去年撐著做,這次第3波疫情乾脆決定放手,重新思考下一步該怎麼辦。
不只一般的餐廳,即使是知名的餐廳也承受不住壓力紛紛歇業。曼谷知名的西式早午餐餐廳Chu cafe因為入不敷出,加上龐大的租金壓力,5月底宣布歇業。Chu cafe在聲明中指出,過去14個月他們苦撐著希望情況會好轉,或者希望政府或房東可以對餐飲業者面臨的困境寄予同情。
曾經拿過米其林一星的泰國餐廳Bo.lan最近也宣布停業,Bo.lan在聲明中指出,雖然受疫情影響不得不關閉餐廳,但這絕不是終點,而是開啟未來新征途的起點。
根據泰國餐廳協會(The Association of Thai Restaurants)估計,受到疫情衝擊,約有50萬名勞工因此失業,餐飲業平均每天損失14億泰銖,過去2個月大約收掉5萬間餐廳,疫情結束後,泰國大概會有1萬間餐廳永遠關門大吉。(編輯:陳惠珍)110061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