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後安倍時代日本面對什麼樣的未來?賈德戴蒙把脈
(中央社網站)日本憲政史上在位最久的首相安倍晉三因病請辭,他執政7年多,提升了日本在世界的能見度,安倍經濟學也確有若干成效,但是21世紀的日本、身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日本,還有很多「危機」待解。以《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書震動世界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賈德.戴蒙(Jared Diamond)為日本把脈,提出他的觀察與建議。不管誰繼任首相,都要面對這幾個難題。
賈德戴蒙,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地理學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成名作《槍炮、病菌與鋼鐵》探討人類社會不平等的起源與地理關聯,擅長以「大歷史」縱深解讀世界。2019年新作《動盪》(Upheaval)以嶄新切點剖析國家所面對的危機與改變的壓力,其中,關於日本的篇章在此刻讀來別具意義。中央社取得時報出版授權摘錄與您分享:
賈德戴蒙:日本面對什麼樣的未來?
我的日本親友以及一般日本人都承認他們對於幾個問題有所擔心,日本還有其他問題教我擔心,但日本人自己卻不以為意,或予以忽視。
巨額國債 以未來為抵押
當被問及日本最嚴重的問題時,經濟學家的答案可能是:「政府的巨額國債。」日本目前的債務約為其年度GDP(國內生產總值)的2.5倍,這意味著即便日本全體國民把所有的收入和精力都用來償還國債,不為自己生產任何東西,仍需要兩年半的時間才能償清債務。更糟的是,其國債多年來持續上升。對照下,雖然美國的財政保守派極其關切美國的國債,它還「僅」占約美國GDP的1倍。日本政府的債務與整個歐元區的17個國家相當,而歐元區總人口是日本的3倍。
為什麼日本政府並未在很久之前即因這個負擔而崩潰或違約?首先,大部分債務的對象並非外國債權人,而是持有債券的日本個人、日本企業和退休基金,還有日本銀行,當中沒有任何一個會對日本政府採取強硬的態度。其次,政府政策維持日本的低利率(低於1%),以限制政府支付利息。最後,日本和外國債權人對政府償債能力充滿信心,因此繼續購買債券。
儘管利率低,但債務規模以及老年人、退休人口數量增加,意味著債務利息、健康與社會保障成本消耗了大部分的稅收,減少了原本可用於教育、研發、基礎設施,以及可能刺激其他稅收的經濟成長引擎。這些債務主要由日本老年人持有,因此日本的債務實際上是由年輕人付給老年人,構成了世代之間的衝突,是以日本的未來作抵押。
減少債務的解決方案包括提高稅率,削減政府支出,和裁減日本老年人的養老金。這些以及其他所有的解決方案都窒礙難行。
人口老化又抵制移民
日本的出生率堪稱舉世最低:每1000人中每年只生7個(美國為13個,全球平均為19個)。日本的出生率多年來一直低於人口替代率,很明顯地,日本的人口終會停止增加,並開始減少。根據當前日本人口的趨勢和年齡分布,可預測到2060年時,人口會更進一步下降約4000萬,僅剩8000萬人。
人口減少算是「問題」嗎?許多國家的人口比日本人口少得多,仍是世界舞台上富裕且重要的角色,包括澳洲、芬蘭、以色列、荷蘭、新加坡、瑞典、瑞士和台灣。在我看來,人口減少的日本非但不會變糟、反而會更好,因為這代表對國內資源和進口需求的減少。
人口老化才是更大的問題。目前日本有23%的人口超過65歲,6%的人口超過80歲。到了2050年,80歲以上的日本人數將凌駕14歲以下的兒童,65歲以上和兒童的人數比將超過3比1。
你可能會提出異議,日本並非唯一一個面對出生率下降、人口老化,以及養老金和社會保障體系負擔加重等問題的國家。整個已開發世界皆存在同樣的問題。美國人也擔心社會保障體系未來會出現資金不足的狀況,所有西歐國家的出生率也都低於人口替代率。但歐美並不像日本那樣擔心這些問題,因為它們並沒有陷入人口萎縮和老年人口多於年輕人口的困境。為什麼它們沒有?它們又是如何避開這些陷阱?
答案涉及我認為日本剩下的3個主要問題中的第一個:這3個問題在日本國內並未被視為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日本缺乏移民。
日本以身為世上種族最單一、人口最多的富裕國家而自豪。它不歡迎移民,任何打算移民日本的人都得面對重重難關,即使有人移民成功,也難以取得日本國籍。從國家總人口的百分比來看,移民及其子女占澳洲人口的28%,加拿大的21%,美國的14%,但僅占日本的1.9%。
二次大戰前和二次大戰期間,韓國當時是日本的殖民地,那是日本近年來唯一一次接受數百萬的大批韓國移民。然而這些韓國人中,許多或大多數都是作為進口的奴工而非自願移民。譬如不是很多人知道的事實,第一顆原子彈投在廣島時,10%的罹難者是在當地工作的韓國勞工。
最近幾位日本內閣部長呼籲增加移民。例如,地方創生擔當大臣石破茂說:「曾經,日本本地人移居到南北美,設法與當地人融合,同時保有身為日本人的驕傲……當我們的人民在海外這麼做時,沒有道理對來日本的外國人說『不』。」秘魯曾有過日裔總統,美國也有過日裔參議員、國會議員和大學校長。但日本政府目前並未重新討論反對移民的政策。
我並非指稱日本人抵制移民是「錯誤」,且應該改變。日本的困境在於,它忍受著其他國家透過移民來緩解的公認問題,但尚未尋求出如何不訴諸移民的解決方案。
二戰惡行道歉不夠 中韓仇日情結難解
移民問題外,另一個被忽略的重大問題是二戰時,日本對於中、韓兩國的行徑,對現今它與這兩國關係的影響。二戰期間與之前,日本對其他亞洲國家人民的作為令人髮指,特別是中、韓兩國,因此當今的中、韓兩國遍布仇日情結。
在中、韓兩國人眼裡,日本對其戰爭暴行並沒有充分承認、道歉或表示懊悔。中國的人口是日本的11倍,而南、北韓的人口總數也超過日本的一半。中共和北韓都擁有核武。中國和兩韓都有配備精良的大型軍隊,而美國人制定的日本憲法加上日本盛行的和平主義,使得今天日本的武裝部隊微不足道。北韓不時試射飛彈飛越日本領空,展示輕易到達日本的能力。而日本又與中國、南韓為了無人居住的小島起了領土紛爭,這些島嶼本身雖無價值,卻因各島領海內的漁獲、天然氣和礦產資源而變得重要。在我看來,這些事件長遠下來對日本是很大的危險。
每年,我在洛杉磯加大的教學課程都有日本留學生。他們告訴我,日本學校的歷史課很少談到二戰,很少或根本沒有提到日本作為侵略者的角色,而強調日本是受害者(兩顆原子彈造成約12萬日本民眾死亡),因此無須對數百萬其他民族及數百萬日本士兵和平民的死亡負責,並指責美國以某種手法欺騙日本發動戰爭。(平心而論,韓、中和美國的教科書對於二次大戰都有各自偏袒的表述。)我的日本學生加入洛杉磯的亞洲學生協會後,認識了韓國和中國學生,首次聽聞日本的戰爭行徑至今仍讓其他國家的學生深感憤慨時,大受震撼。
我的另一些日本學生和其他日本人則指出,日本政壇人物已多次道歉,並反問:「難道日本道歉得還不夠多嗎?」答案是:不夠,因為這些道歉聽來很牽強,難以信服,且參雜撇清責任或全然否認的言論。說得更詳細點就是,比較一下日本和德國在面對它們近代史之遺禍時的相反作法,並思考為什麼德國的作法很大程度上說服了它的前敵人,而日本的作法卻沒有說服它的主要受害者中國和韓國。
如果日本有類似德國的回應,中、韓兩國可能會相信日本的誠意:例如,日本總理訪問南京時,在中國民眾面前下跪,並請求原諒日本在南京的大屠殺;如果日本各地都有博物館和紀念碑及前戰俘營,展示照片,詳細描述日本戰時的暴行;如果日本學童經常被帶到日本的這些地點,以及日本以外如南京、山打根、巴丹和塞班等地進行校外教學;如果日本投入更多心力描繪戰時的非日本受害者,而不是日本的受害者。在日本,這些行動全都不存在,遑論想像,然而在德國卻是廣泛實行。在日本能做到這些前,中國人和韓國人都不會相信日本照本宣科的道歉,且會繼續憎恨日本。只要中、韓全副武裝,而日本又無力自衛,日本就會持續暴露在巨大的危險中。(書摘為時報出版授權,小標為中央社所加)(編輯:趙敏雅)1090908
書名:動盪:國家如何化解危局、成功轉型?
作者: 賈德.戴蒙
譯者: 莊安祺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9/12/0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