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立法會延任 該參與議事還是總辭抗爭 泛民派陷兩難
(中央社記者沈朋達台北特稿)香港立法會確定延任一年。但在過去臨時立法會的經驗、傘運後泛民主派分裂的歷史陰影下,泛民陣營對於該「寸土必爭」參與議會,或「全面抗爭」總辭杯葛,仍舊舉棋不定。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11日決定,香港第6屆(本屆)立法會在9月30日後繼續履行職責,不少於一年,直到第7屆立法會任期開始為止。這為港府日前以疫情為由,延後舉辦選舉的政治風波,畫上暫時性的逗號。
在立法會延任已成定局下,泛民陣營卻對是否繼續出任議員一事舉棋不定,傳統民主派和抗爭派難有共識,肇因於泛民所背負的兩個歷史陰影。
第一個歷史陰影,是1997至1998年中的臨時立法會。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前夕,北京因不滿末代港督彭定康(Chris Patten)推動具普選意涵的「新九組」政改,拒絕讓末代立法局議員搭上「直通車」,直接成為特區立法會議員。
取而代之的,是北京另外成立臨時立法會。臨時立法會的60名議員,由特區政府的400名推選委員選出,當年多數民主派認為此舉並不民主,抵制參與,因此1年半的議會運作由建制派主導。
7月傳出港府可能延後選舉的消息後,就不斷有輿論猜測北京將再以臨時立法會填補空窗期,抗爭派也主張全面抗爭,要以總辭來杯葛「破壞憲制」的延任立法會。
抗爭派立法會議員朱凱迪16日在臉書(Facebook)上表示,自己基於3個原因,支持杯葛延任的立法會:第一,延任立法會不具民意授權,違反代議民主的原則。第二,若出任無異於接受官方委任,未來北京若要持續延長會期,泛民將迷失自己。第三,他指北京延任立法會是想讓香港議題「軟著陸」,弱化「反送中」的運動張力。
但與此同時,也有輿論認為就算延任立法會有憲政疑慮,泛民仍應「寸土必爭」,在其中扮演「關鍵少數」阻擋「惡法」通過。
輿論認為,當年建制派主導的臨時立法會,將香港的集會遊行法例,由申報制改為許可制;也廢除了勞資雙方的集體談判權,對現今的香港影響不小。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楊岳橋日前就在臉書表示,立法會只要70個席次的過半議員出席就可開議,而建制派現在掌握40席,即便泛民議員全體總辭杯葛,仍無法阻擋開議。他也擔心,總辭將把僅有的權力都送給政敵。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日前接受香港01訪問時則說,「抗爭派」雖力主總辭,卻沒有解釋長遠的抗爭路線。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也認為,泛民總辭除了表態,能激起的政治效應恐怕有限。
政治路線有別,傳統民主派和抗爭派本可各行其是,但泛民陣營又背負了第2個歷史包袱:2014年占中(雨傘運動)後的分裂。當年泛民因政治路線分歧,而在各種議題上陷入「內戰」。2019年的「反送中」抗爭意外促成了兩派和解,任一方都不願再背負破壞團結的罵名。
之前,曾傳出4名被選舉主任取消參選資格(DQ)的泛民議員,將無法出任延任立法會的議員,而這將讓泛民失去對政改方案等重要議案的否決權。因此,泛民內部曾有提議,以4名議員能否留任,來考慮是否參與延任立法會。
最終全國人大常委會並未限制4名議員,無論這是否是北京刻意為之,確實已讓泛民陣營進退兩難,也讓內部的世代和路線差異,再度檯面化。
「反送中」抗爭期間,北京曾不斷釋放出要泛民與示威者「割蓆」的訊號,卻始終未果。如今,一場立法會延任風波,讓泛民的世代、路線差異檯面化,真正的政治挑戰恐怕才正要開始。(編輯:邱國強)109081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