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 口蹄疫拔針阻絕非洲豬瘟 養豬產業脫胎換骨
豬肉及其產品曾是台灣重要的外銷農畜產品,然而1997年大規模爆發口蹄疫情,重創養豬產業,歷經23年防疫有成及產業轉型,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 正式通知台灣連同澎湖、馬祖改列不打疫苗的口蹄疫非疫區;但台灣境內尚有典型豬瘟,境外則有非洲豬瘟,防疫無法鬆懈。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16日電)台灣口蹄疫拔針同時防堵非洲豬瘟入侵,新一代的青農向丹麥取經,傳統廚餘場則被要求轉型,產官學攜手養豬產業現代化,未來持續監控高密度飼養區,發展永續畜牧。
在東亞,台灣是少數沒有口蹄疫、也沒有非洲豬瘟的國家。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已將台灣(包含澎湖、馬祖,不含金門)改列為口蹄疫不打疫苗的非疫區;此外,中國大陸爆發非洲豬瘟疫情並延燒鄰國2年來,台灣一直阻絕非洲豬瘟於境外。
回首1997年台灣大規模爆發口蹄疫,養豬頭數腰斬,原本1069萬8366頭的在養頭數,目前為551萬頭。當年原本出口日本高達新台幣600億元的年產值也化為烏有,去年(2019)年產值709億元。
口蹄疫撲殺病豬加上死亡頭數高達400萬頭,災情慘重,曾有防疫人員壓力大到自縊。中華民國豬協會常務理事林秋桂談到這場災難,當時看到天天都在撲殺豬隻,惡夢連連,豬價崩跌,經常深夜哭泣。
其實在24年前,台灣曾經擠下丹麥,成為日本主要生鮮豬肉輸入國。24年後,台灣向丹麥取經,畜牧處、農科院、教育部這幾年來持續選派10多位青農赴丹麥進修,家族長輩養豬的嚴中平是其中之一。
嚴中平說,丹麥的現代化養豬,其實就是從業人員不僅觀念正確,還能把相關規定「做到位」,例如母豬配種會落實第二道程序的確認,所以受孕率較高。他深信年輕一代會從上一代的傳統經驗再升級,落實標準化管理,讓台灣養豬產業真正現代化。
農委會畜牧處科長江文全輔導養豬業,他說,口蹄疫風暴過後,豬舍的生物安全管理明顯進步,例如人、車進出確實消毒;飼料桶拉到場外補充、洩飼料也在場外進行,避免不相干的人、車進入場內; 從業人員不隨意去政府告知的疫區國家接觸相關人員、進出相關場所,若到疫區,返國自主隔離後才進豬場。
長年跟豬農打交道,江文全說,正因為經歷過口蹄疫的血淚史,所以產業界很害怕,萬一沒有疫苗可用的非洲豬瘟一旦傳入,就會歷史重演。
口蹄疫迫使台灣養豬產業重整,10幾年前引進批次生產等作法,加強環控投資,宣導生物安全,培養新一代青農;然而,廚餘養豬場良莠不齊,卻是在非洲豬瘟的威脅下,經歷轉型或淘汰。
廚餘養豬有可能傳播非洲豬瘟病毒,國內雖未禁止廚餘養豬,但是嚴格規定廚餘必須經過高溫蒸煮消毒,向環保機關申請檢核再利用核可後,才能用來餵豬。
農委會也配合修正「可供家畜、家禽、水產動物之飼料」公告及訂定「飼料管理法第二十九條第二款所定使用違法廚餘案件裁罰基準」,對於未取得廚餘合法再利用資格的養豬場,將依違規次數累進加重罰鍰,處分由3萬元起跳,最高可處300萬元罰鍰。
強力執法與專案輔導的雙管齊下,江文全說,曾一度引起養豬戶反彈的禁餵廚餘,到現在,產業界也漸漸習慣了。
嚴中平說,有的養豬戶原本要養、不養拿不定主意,想到廚餘高溫蒸煮要通過檢核,改餵飼料則增加成本又擔心豬肉風味變差,盤算一番後,選擇離牧;還留在養豬業的人,符合各項資格,順勢推動標準化養豬。
防疫沒有回頭路,他呼籲,口蹄疫拔針後,生物安全更不能鬆懈,觀念好的養豬戶經此洗禮,自然更加精進,政府則要針對高密度飼養區強力監控落實防疫規定,持續阻絕病毒於境外,確保台灣養豬業永續發展。(編輯:陳清芳)109061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